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18


   日期:2010/8/5 8: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八集)  2005/7/28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18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孝开了百善皆开,诸位朋友,您对这句话相信吗?相信的程度有多高?纯度有多高?我在看到《孝经》那句经文,真正看懂了,非常佩服孔老夫子的智慧,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在孝道,「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应该从这个德行的根本开始著手。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人老师比较心安,因为我们教了应该教的德行。要教孩子孝顺首先要让他了解父母的恩德,知恩才会懂得报恩,在这里不只是教导孝,教导孩子德行都会有这些共通的方法,第一个是「知恩报恩」,我们会跟孩子说到,印度的圣者佛陀有一次跟学生走在路上,刚好看到路边有一堆白骨,佛陀礼敬了这些白骨,说到这堆白骨很有可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过去的祖宗,接著佛陀把白骨分成两堆,一堆颜色比较白皙,一堆颜色比较灰暗,接著佛陀就说了,从骨头的颜色可以判断他是男的还是女的。当我们讲到这里会问小孩,小朋友,这堆看起来比较灰暗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小孩子也很聪明,他说是女的,是母亲的骨头。因为母亲怀胎十月,生完产以后还要哺乳,这所需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体来提供,当血液中的营养素不够,比方钙质缺乏,就必须从母体渗透出来,而母体钙质最丰沛的地方就是骨头,很多妇女在怀孕过程,由於孩子营养的需要,她很多钙质从骨头渗到血液当中来供给胎儿。在哺乳的过程,这个哺的乳汁都是母亲的血化成,血中的营养成就的,长期的提供母体都有耗损,才会在她年老之后骨头看起来较灰暗。

  我们接著跟孩子说到母亲怀胎十月怀孕的辛劳,很多妇女在怀孕过程会有生理反应,害喜的现象,我曾经去问过一个母亲,她说她在害喜的时候常常会想吐,那是什么感觉?她说到就好像你今天坐车晕车了,很不舒服,吃不下。那我们晕车了,吃不吃的下东西?吃不下。我们接著跟孩子说了,母亲很不舒服,但是她还是把食物勉强吃下去,为的是什么?为了让胎里的孩子能有足够的营养,在这么难受的情况,母亲为了成就你的健康她还是把东西吃下去。那我们如何对得起母亲这分苦心?当然要把自己身体好好照顾,「身有伤,贻亲忧」,所以你们吃饭绝对不可以偏食,这样才能对得起母亲这分心意,而且你们又没有像母亲害喜这样那么难受,母亲那么难受都吃得下,你们更应该吃得下去,要均衡的饮食。孩子在吃饭当中他会去想到母亲的恩德,慢慢的也就不偏食了。

  怀孕要经过十个月的时间,背了一个大肚子也挺辛劳的,当然我们也比较缺乏经验,有时候到了母亲节还会让孩子背个篮球走路走看看,让他体验体验。怀孕到后期,孩子的四肢慢慢发育的比较健全,很多母亲半夜睡觉突然肚子会有一阵阵痛,为什么?因为孩子可能踢了一下脚,然后打了一个拳头出来,让母亲痛得醒了过来。怀胎十月,不算是短的时间,很多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就想赶快把孩子生下来。生育当中,在古代都有提到,生一次孩子是过一次鬼门关,当时候整个医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都很有可能有难产出现,其实现在生孩子有没有危险?还是有危险。在产房当中每个床上有两根钢柱,这个钢柱相当的粗,这么粗的钢柱却已经弯曲了,我们会问小孩,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两支钢柱折弯了?小孩会说是痛的力量。我们接著也跟孩子说到,生孩子的痛比癌症还要痛,接著我就跟他们比喻,生孩子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阵痛,这个阵痛的感觉就好像今天在你的手臂上每经过十五分钟就用一支小刀划一痕,再过十五分钟就又在你的手上再划一痕。当小孩听到这段的时候眉头都皱起来。有的母亲生产比较不顺利,阵痛必须持续十多个小时,甚至於超过一天、两天的都有。有很多癌症的病人是因为忍受不了疼痛而结束生命,而生产的痛却在癌症的痛之上。而当母亲把孩子生了下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第一个念头不是觉得自己很痛,马上是问到孩子是否健康。母亲时时念著我们的健康、安危,把人间最大的痛苦可以瞬间放下,瞬间抛在脑后。诸位朋友,您的母亲有没有曾经跟你说过我生你的时候好痛?都没有。母亲系著我们的安危,她可以忍受任何的疼痛,这分存心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回报。

  有些妇女是剖腹生产,剖腹产是直接拿刀在母亲的肚子划一刀;我到上个月才知道,剖腹生产不是只有在肚子划一刀,在子宫那里也要划一刀。有位老师她要生产的时候医生跟她说到,你现在打麻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会伤到小孩,这位老师马上跟医生讲,你不用等了,马上开刀。当孩子听到这位妈妈不打麻药马上就开刀,他们听了都皱起眉头来,一分母爱可以忍受这样的疼痛。生完孩子以后接著要养育孩子,有位妈妈就说到,还没生以前每天想著早一点生下来,生下来以后很想把孩子再放回去,因为生下来以后比怀孕还要累。我虽然没有生过孩子,但是我也有经验,因为我的外甥在我们家,姐姐生完以后在我们家坐月子,我也是有照顾到我的外甥,有时候半夜不睡觉,全家人轮番上阵,我也是接力棒之一。我的姐姐、我的母亲很有耐性,有时候一抱一个多小时,也都不喊累,我差不多底限到十五分钟,手就快断了,心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耐性就不一样,感受到那分母爱的力量。很多夫妻为了照顾几个月大的孩子,不到一两个月就变成希有动物了,希有动物是什么?熊猫,眼睛都黑掉了。

  三岁以前孩子没有自主行为的能力,都需要母亲日夜的照顾。中国字含蕴著很深的义理,我们看到母乳的「乳」字,像我教五、六年级的孩子,由於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对女性常常会有些轻慢,有些女同学已经在发育了,就会有些乱开玩笑轻慢的态度,这就是一个机会教育点,我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诸位同学,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左边上面四个点代表一个人的手掌,托著一个孩子,右边这个是象形,母亲抱著孩子哺乳。这个字在告诉我们,我们三岁以前都要母亲哺乳,要母亲点点滴滴的照顾,这个字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母亲哺乳三年,辛苦照顾我们三年的母爱,三年的恩德,你看到这个字就要想起这分恩。哺乳类为什么被视为比较高等的动物?因为哺乳类的动物都很有责任的存心,都会把他的后代养育好,照顾好。

  有一个原住民他们祭拜三种东西:第一个是大海,第二个是高山,第三个是女人。我们请教他,他们为什么尊敬这三个东西,他说到这三个事物都是孕育者,大海、高山孕育了多少生命,让生命得以延续,而女人也是如此,就是母亲,有了母亲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健康的成长。我告诉学生,你要尊重女人,因为她们往后都是为人母亲,不可以有任何的轻慢、轻率的态度。为什么中国人守孝要三年?让我们在母亲离去、父亲离去以后都还时时不忘这三年的点点滴滴恩德。我们回想一下,在这三年的过程,以至於整个成长的过程,父母要帮我们洗多少的衣服,洗多少的碗盘,做多少的家事,而当我们在生病的时候父母要操多少心、要花多少金钱,我们相当放心的在念书,而每个学期的学费都要父母去张罗、去努力。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物,都是点点滴滴的付出在其中。

  有个老人家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她每天睡觉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就会醒过来一次,为什么会这样?她有三个孩子,在带这三个孩子的过程,尤其孩子在三岁前常常半夜会尿裤子,他为了要让孩子在半夜去上厕所,自己在半夜就自动醒过来,然后带孩子上厕所,再回来睡,这么一带,连续带了三个孩子,她已经习惯了。她的女儿自己生了孩子,半夜都醒不过来,太累了,她的母亲告诉她,你在睡觉以前多喝一点水,等半夜想上厕所了,醒过来刚好可以带小孩去上厕所。父母不只白天要关心我们,连在夜晚睡觉都不能完全的放松。

  有一位母亲就提到,在春秋之际早晚天气变化比较大,往往晚上睡觉嫌太热,把被子踢掉,到半夜就很容易著凉,这位母亲她在睡觉的时候就盖得特别薄,等半夜冻醒了,她醒过来赶快去帮孩子盖好被子,自己才又回来睡觉,父母是连夜晚都在关怀著我们。诸位朋友,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多少的夜里都隐隐约约看到父母的身影,当我们生病了,当我们在打针、在吃药,针是打在小孩的身上,但是却痛在娘的心中。在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的付出我们又回馈了多少?一岁的时候,母亲喂我们吃奶,我们很有可能回报是咬她一口,两岁的时候,父母唱著摇篮曲让我们入睡,费了很大的劲,好不容易睡著了,轻轻的要放到床上去,我们可能又忽然惊醒过来又放声哭泣。三岁的时候,母亲看到一个食谱,这个食物煮出来特别营养,花了好几个小时的工夫,把食物端上来,我们很有可能一不经意,把食物弄倒了。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母亲不只没有责怪,依然时时想著我们需要什么。

  小学的时候,看到同学、邻居有电子琴可以弹,跟母亲吵著要买,买一台电子琴要用掉一大笔钱,很有可能母亲一两个月的薪水都泡汤了,为了让孩子欢喜,母亲也买了,我们回馈给她的可能是弹了一个礼拜就不想再弹。上初中的时候,在电影院遇到了同学,本来是要跟父母去看电影,看到了同学,马上跟父母讲你们到后面去坐,我要跟我同学坐前面,我们这个动作是把父母推开了,却没有去想到父母的感受如何,相信父母不会责怪我们。读高中的时候,母亲可能在等一个很重要的电话,而我们却视若无睹跟同学聊了半天。高中毕业了,父母在家里等我们回来吃个晚饭,我们连电话也没打,跟同学出去玩到三更半夜才回来。上了大学,父母陪我们到了学校,我们跟父母回报的是你不要跟我进去了,被同学看到了我多丢脸,叫父母赶快回去。

  读完大学迈入家庭,要结婚了,父母帮我们买了一套沙发,我们一看到沙发,可能连谢都没有讲就先大肆批评一番,「这个颜色看起来真落伍,真跟不上流行」,多少次该感谢,我们并没有感谢,反而还挑三拣四。在婚姻的过程当中,我们有诸多的不顺利,常常向母亲哭诉,向母亲抱怨,我们却忽略掉了母亲很有可能比我们还担心、还难受。四十多岁,我们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说到明天是我生日,你们可不可以回来坐坐?我们口头上答应但是并没有太注意,隔天刚好朋友找我们去打麻将,一打把这事忘记了。当我们五十多岁,常常接到父母的电话,母亲说了,我明天要去看医生,你可不可以陪我去一下?我们并没有答应,把时间常常耗在对生命毫无价值的连续剧上。突然有一天母亲离开了,我们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伤痛,好像觉得生命当中有很多很重要该做的事,但是现在却没有机会再做了。父母一天一天的在衰老,我们有没有警觉得到?

  在汉朝时候有一个孝子叫韩伯俞,小时候他母亲处罚他,他都恭恭敬敬接受教诲,从来也不掉眼泪,后来他长大成人犯了过失,他的母亲打他、处罚他,他突然放声大哭。他的母亲相当意外,就对他讲到,我以前打你,你从来都不哭,为什么今天你却哭得这么伤心?韩伯俞回答道,母亲,小时候你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身体很健壮,但今天母亲你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代表您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在担心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好好奉养您老人家。人子之身,因为父母的照顾,日益强壮,而父母的身体,因为人子之累,而日渐衰老,父母用他们的青春成就了我们的人生,我们要好好珍惜可以奉养父母的时光,不然就会产生像古代很多为人子的遗憾,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一年回来台湾差不多二到三次左右,每次回来都是几个月后,都会很清楚感受到母亲老得很明显;我也时时鞭策我自己,赶快培养出很多推展中国文化的老师,让他们能够好好去发挥,当有这些老师都能去做这些事,我才能早一天回来尽我为人子的这分孝心。

  有一天听到一位女老师说她回到家里都会帮她父亲洗头,我听到她帮父亲洗头,我都觉得很羡慕,当我们在孝敬父母的当下,那种内心是无比的自在,无比的踏实。父母那分存心,我们不要等到为人父母才去感受。当我的姐姐要出嫁的那一天,我的姐夫来迎娶,在迎娶的仪式最后是姐夫带著姐姐向我的父母跪拜,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的姐姐、姐夫双膝跪下去的那一刻,我的父亲眼泪马上就掉出来,就在那个瞬间,我父亲的为人父的心境好像一道光芒一样射入了我的脑海里,而在那个当下我的眼泪几乎是跟父亲同时掉出来,我感受到当父亲看到女儿二三十岁,在这二三十年来多少的辛劳、多少的心血,走过来是无怨无悔,今天看著女儿有了好的工作、有了好的学问,又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内心相当安慰、相当欣慰了。

  而女儿出嫁了,对於女儿这分关怀也绝对不会因为出嫁而减少,甚至於会更多,往后不只关心女儿,还关心她的家庭、关心她的下一代。在那一刻当中我感受到为人父的承担、为人父的辛苦,那分明白提醒著我,这一生你孝顺父母都来不及,父母的恩德都报不完,怎么还忍心讲一句让父母伤心的话?怎么还忍心做一件让父母担心的事?我在心中告诉自己,往后绝对不讲一句让父母伤心的话,不做一件让父母担心的事情,当我们的心中非常明白父母的恩,真正不忍心再伤他们的心了。

  跟小朋友谈到怀孕、生育、养育这些过程,很多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母亲的辛苦,都会掉下眼泪来,我们跟孩子说到,掉眼泪有没有用?掉眼泪是感动,而真正要尽一分孝必须要透过行动。那怎么样才是尽到孝心?就是把《弟子规》每一条教诲做到,那就是最好的孝行,让孩子这一分知恩能化成对父母的孝心、孝行。接著我们就把「入则孝」一句一句的内容讲给小孩听,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要跟生活做结合,因为老师在教导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家长跟著一起配合,老师教,家长配合,学起来的效果特别的好。比方《弟子规》「入则孝」部分有提到「晨则省,昏则定」,有一个孩子学完以后,隔天就在她父母的房前等候,当爸爸、妈妈走出来,小女孩跟父母深深鞠了一个躬,说道:「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的好吗?」她的父亲听完以后很惊讶,也很欢喜,马上就打了一通电话到幼儿园去,询问到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孩子今天懂得跟他问好?这样的家长是有教育的敏感度,知道老师一定有教了什么,孩子有这样的转变,进一步能够去配合,一起教小孩。假如他的女儿跟他鞠个躬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的好吗?」这个父亲假如听完以后不当一回事,还摸摸他女儿的头说:「女儿,你今天有没有发烧,怎么对我这么有礼貌?」现在很多家长犯了一个过失,常常喜欢开玩笑,却不知在开玩笑当中把孩子的是非善恶都搞混乱了,要有教育的敏锐度,孩子有这样的孝心你要成就他。比方孩子学了以后给你夹菜,你要不要说「不用了,我自己来」,要不要这么讲?你要成全他的孝心、孝行,要跟老师的教导做配合。

  另外有一个妈妈,她的孩子到中心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我们每次都会安排有做到孝行的孩子上台来报告一下,达到观摩学习的效果,很多的孩子看到别的同学做了这些孝行,他起而效法。她的孩子才三岁多,听完课以后,回家就往浴室走,他的母亲可能跟他有心电感应,知道他可能是要拿一个盆子,因为今天上课有其他的大哥哥说到他回去都帮妈妈洗脚,所以你看,孩子马上学,现学要现卖。妈妈感受到他的动机,就走向前去把这个东西收起来,不让他拿。我就对这位母亲说了,我说你不让他拿这样做不妥,她说不行,他假如端水给我,可能水会溢出来把地都弄湿了。这位妈妈这样想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我就对她讲水溢出来更好,她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溢出来更好?因为溢出来以后机会点就出来,你可以教孩子如何端水才不会把水溢出来。做事的方法往往在生活点滴,以至於错误产生的时候,能够让他印象深刻。当你让他端水了,一来成就他的孝心,二来训练他做事的能力,那做人、做事不就在生活当中渐渐提升了吗?

  另外有位母亲,她说她的孩子学完以后每天都给她端水泡脚,她很欢喜接受,泡了一个礼拜之后她颇有心得来跟我们报告,她说我这个礼拜都是泡冷水脚,因为怕孩子端水的能力还不够熟练,我主动先把温度调的比较底,看到他愈端愈熟悉了,才慢慢把水温渐渐调高。可以看得出来这位母亲相当细心、相当用心。一个孩子洗碗有没有可能第一次洗碗就洗得好?不可能,有没有人洗碗洗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把一个碗打破的?没有吧,像我都没有把一个碗,代表我洗的次数太少了。

  我们亲师合作,在生活当中让孩子去落实孝心孝行,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这些句子完全在他的生活当中,我们会问到,诸位小朋友,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应?这样的引导让他观照自己的言语行为。小朋友说到,最高比例的一个回答是哪一句?是「干嘛!」你看古代戏剧里面有没有父母叫孩子,然后回答的台词叫「干嘛」?你会马上觉得好像时空不大对劲。应该是父母一叫,孩子站起来走到父母跟前,「爸爸有什么事吗?」、「妈妈有什么事吗?」这样的话语在您的生活当中有没有出现?在你的生活周围有没有孩子是这种态度?假如有,那中国文化就有希望了,对!

  我们接著跟孩子讲到,说老师叫你的时候你敢不敢说干嘛?他说不敢,怎么敢!这虽然只是一句话的回答,严不严重?太严重了,对父母说干嘛,对老师不敢,请问这个孩子是什么心性?学到什么?学到虚伪、不真诚,学到欺善怕恶,恭敬心都不见了,这孩子毁掉了,纵使他读大学,读到博士毕业,他这样的人格特质也很难让父母欢喜,很难让家庭幸福。小孩的教育最要重视的就是心性的发展,当我们提醒孩子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要时时感恩父母,慢慢他的行为就会转过来。有位老师也非常善巧,他教导孩子这几句经文以后,他告诉学生,「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弟子规》很多的经句它是可以结合在一起去教导,老师就问学生,请问这几句经文你们做到没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前面四句能做到的孩子现在我看是不多了。坦白讲,不要说小孩做不到,诸位朋友,我们做到了吗?

  当老师派了一个作业,告诉小孩回去以后要跟父母认错,看哪一句你没有做好,就去跟母亲道歉,你看,这样的教导就完全融入孩子的家庭生活之中。很多孩子就说到,当他要去跟母亲道歉的时候非常的难过,难以启齿。我们会跟学生提到,你看,一句该说的话都这么难以启口,结果一些「奸巧语,秽污词」,你们却琅琅上口,你看我们活得颠不颠倒?真颠倒,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一堆。有时候你骂的恰到好处,孩子也很服气。这个孩子讲到,一开始觉得很困难,但是想想老师这么用心教,自己又有立志要学好德行,就提起勇气去跟父母说了,说妈妈,以前你教训的我的时候,我都一言九顶,就是母亲讲一句,我们讲几句?现在有很多成语都有新解,这叫一言九「顶」;现在还有品学兼「忧」,担忧的忧。他说很对不起,妈妈,我以前都跟你顶嘴,我以后会改过。很多家长听到这段话,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你说什么?」不大敢相信,都要孩子再说一遍,爸爸没听清楚,妈妈没听清楚,孩子再讲一遍,很多母亲就说:「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还是好孩子,以后好好跟老师学习」,这是会教、会配合的父母。我们每一句要跟生活结合,孩子马上就可以从生活当中去力行。

  像我教到「父母责,须顺承」,我会去观察现在的孩子被父母教训完之后他内在的状态是什么?我就问学生,你被父母给你批评教训完有什么想法?大部分的人都说「好衰!」我很严肃的告诉他们,我说你知道吗?一个人生气要三天才能平和下来,你的父母为了让你的人格能够有健全的发展,让你明辨是非,在你犯错的时候他不得不好好的训斥你,为了成就你,为了爱护你,宁可发脾气伤害自己身体,你还觉得好衰,那怎么对得起父母的付出?最重要的,要好好反省错在哪,而且你也不能被白骂,骂完以后要有所进步,所谓挨骂要换得进步,这样你又对得起父母又对得起自己。当我们这样去引导小孩,他往后犯错他会想到哪一句?挨骂应该换得进步,就不会只停留在情绪的反应上而己,他会想著父母的存心,他会想到如何迁善改过。很多教育的时机点、教育的方法确实需要我们细心去观察、去用心,当我们有这分教育的爱心,很多方法一定会出来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好,那明天我们课程再继续,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