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24


   日期:2010/8/6 1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四集)  2005/7/3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24

  诸位老师,大家好。记忆力会不会随著年龄增长而衰退?一般来讲都会,但是会有会的原因,不会有不会的诀窍,我们要去把真相找出来。为什么记忆力会衰退?因为人活的有太多烦恼,太多不明白,在烦恼当中就很伤大脑,闽南语说「烦死了」,所以那个能量都耗尽了,到了中晚年就开始老年痴呆。假如我们理得心安,就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而且这个记忆力可以持续保持下去。我现在记忆力的状态跟当初在准备考师资班那时候差不多,你就把它保持好,不要让它再下来。记忆力可以长久不衰,家风也可以长久不衰,我们常常在读历史、在读家道,都说有盛有衰,但是也有长盛不衰的方法。那我们要学有盛有衰的方法,还是要学长盛不衰的方法?你们很有判断能力。好,我们来学长盛不衰的家风。

  「孝悌为传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勤俭为治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孝悌为传家之本,我们冷静观察世间的现象,一般官宦之家,差不多一、两代就败掉了,做生意的家庭、家族,差不多三、四代就很难再保持下去,看家风能承传五、六代不衰的,往往都是懂得行善积德,而家风能超过十代而不衰的,绝对是抓到一个根本,孝悌传家。我们看到《大学》里面有讲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诸位朋友,你读这个句子的时候相不相信?有这么厉害吗?信心就决定了你做的力量有多大,你信一分,做出来的效果就一分,你信十分,做出来的效果就有十分。

  我们看到《弟子规》里面有一句提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用武力去治理国家的,大半都非常的短暂,看秦朝,只有十五年,而周朝以德治天下,绵延八百多年。一部青史不能等闲看,治国跟治家道理是完全相同,只要他真正把一个家族治理的好,他要治国并不难。我们看清朝在当官当中当的最成功的首推曾国藩先生,从他的家书可以看的出来,他治家非常严谨,这都是依循古圣先贤的教诲。《大学》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不可能,「无之」,未之有也。

  周朝为何可以绵延八百多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最悠久的?它是一个结果,你要把原因找出来,这样叫会学。我们念到「晨则省,昏则定」,这是周朝周文王做到的,他对於他的父亲王季相当的孝敬,每天早中晚都会去跟父亲请安。诸位朋友,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孝跟人的德相应。当他至诚的在侍奉他的父亲,他身旁的这些近臣、大臣每天看在眼里都很感动,这分感动就会转成对周文王的尊敬,对周文王的忠诚,慢慢的这个德风就吹出去,自然影响整个国家天下。坏事传得快,其实好事,只要是称性的事,传得特别快。

  有一次周文王刚好看到国家有一个工程正在进行,就过去了解一下,突然看到旁边,因为在施工过程,挖出了一些白骨,文王一看,非常的惶恐,也很不安,赶快找一个好的地方,把这堆白骨把它安葬好,还做了祭祀,代表他这颗仁厚之心不只对活的人,以至於对已经去世的亡灵,都一样的恭敬。这个动作一做,他的臣民会有什么感受?文王连对死人都这么仁慈、这么恭敬,更何况是对我们还活著的人民?要感动人真的不难,难在我们不相信。

  因为我们正想写一篇文章,叫「捡垃圾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一位妈妈她常常来听我们讲课,刚好有一天在校门口等她儿子,看到校门口前面有很多垃圾,她很想蹲下去捡,但是莫名有一个推力让她腰弯不下去。诸位朋友,你有没有这种经验?从这个动作当中我们要省思,我们活在一个颠倒的时候,好事不敢做,做坏事的人逞英雄,觉得他跟上流行。你相不相信,你现在回去对父母很好,你很多身旁的朋友说「这都什么时代了,哪有人像你这样对父母的」,你相不相信会有这个结果?在颠倒的时候,我们要有坚持,要活得明白,对的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这位母亲克服了惯性,克服了怕人家看的好面子,她蹲下去开始捡,捡了两三天,她彷佛觉得自己变成动物园里面的希有动物,人家到处看著她。这时候你要做的神态自若,你可不能做得偷偷摸摸的,好像做坏事一样,要做得一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豪情,这样捡。人生过程只有两种境界,不是你转境界,就是你被境界转,没有很复杂。一个礼拜以后,开始有几位家长一起加入,边捡大家相视微笑,做得很欢喜。当然,带头做的人比较辛苦,但是比较辛苦,第一个,你的成长也最大,第二个,难行能行,你所积累的福分也最厚。就这样,往后这些家长见面只要看到地下有脏的垃圾,都会很自然的捡起来。当这些家长的孩子走出了学校的大门,看到自己的母亲都在那里捡垃圾,请问对她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她的孩子会觉得以父母为荣、为榜样,而孩子的善根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滋长起来。

  有一次六、七个小孩,刚好走在走廊,就是走在人行道上,他们已经习惯应该捡垃圾,边走边捡,而且是当仁不让的捡,捡的比较多他很高兴。其中有一个小孩走在后面,前面人家都捡光了,他突然捡到一个烟头,他很高兴,他说:「你看,我也捡到了」。迎面而来有好几个国中生,刚好下课,下课过程,他们左边拿一个咸酥鸡,右边又拿一支雪糕,边吃边丢。突然这群大哥哥抬起头来看到一群小孩在那里非常勤奋的扫除街上的污垢,其中一个比较有善根的大哥哥就撞撞旁边的人说:「别丢了,人家年纪这么轻都在捡垃圾了,我们不要再丢了」,他用广东话讲的,这些孩子在深圳读书。讲完以后,这群孩子走到了教室,这六个孩子只有一个是广东人,其他听不懂广东话,那个广东的小孩就对著五个同学讲,他说:「我们今天在捡垃圾的时候,有一个大哥哥说看到我们捡,他们不好意思再扔了」。当他在做翻译的时候,您感受到他是什么神情?抬头挺胸,觉得天下跟我有关系,我的行为可以移风易俗,他做得很高兴。

  人为什么没有动力?没有志向,感受不到自己在家庭当中以至於在社会当中的价值。你从小就告诉他,你要做一个孝子,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好公民,那他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当一个孩子在家里完全什么事都不管,他坐在那里看电视是在麻痹自己,他对这个家有没有向心力?他在这个家有没有成就感?没有。假如家庭当中有好几个工作都是他做的,他走进这个家门觉得,你看这桌子擦得多干净,我擦的,有参与感,有向心力。

  捡垃圾的故事相当的多,像有一次有一个小女孩,在我们中心底下有一个空地有很多垃圾,我走下来就跟一个小男孩开始捡,这个小女孩是隔壁家的女儿,当我们在捡垃圾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好像也到了动物园一样,在旁边一直看。我们引领别人做善事要循序渐进,先做得很欢喜给她看,然后要让她参与。我就跟那个小女孩说:「小朋友,你脚下那个垃圾可不可以帮老师捡一下?」她本来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要干什么,突然我这么一讲,她就捡起来拿给我,我说:「谢谢你,你看,你捡起来之后,这个地愈来愈干净。」我就接著继续捡,她就开始捡了。捡了一个垃圾袋装满了,这个小女孩马上冲进他们家,又拿了一个垃圾袋出来,然后捡,然后捡了快满,她又冲进去,结果一拿拿了四、五个垃圾袋。我看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终於跟她说:「老师待会有事,我们今天先捡到这里」。都已经捡到庭院外面的马路上去了,再下去我也不知道会捡到什么时候。当然,孩子他的善良是很容易引发出来,我就告诉这个小男孩,刚好有新疆送来的葡萄干,就赶快拿这个葡萄干去请这个小女孩吃,给她适时鼓励、肯定。

  整个社区、整个你生活环境的带动其实并不困难,要肯做,效果就会出来。我记得在六月底我到庐江汤池镇,也就是我们中心设立的地点,演讲五天,底下坐的大半都是镇里面的干部,那镇里面的干部表情都怎么样?当官当久了,都有一种威严。这时候你不能被他转,你要转他,你要继续灿烂的微笑。但是上到第三天、第四天,他们整个面相都转了,本来听课是两只脚跨上去,听到后面是这样子听,非常的专注。确实这个真理要你自己去印证,「人之初,性本善」。

  本来在这个拆迁的过程,确实有一些人家必须搬走也是很难为他,本来还有一些不愉快,觉得我住这里住了那么久,叫我搬我实在很不愿意,后来这些老长官上完课以后就来跟我们讲,这种课要多办,下一次我把我老伴带来,再把我儿子、媳妇带来,还有把我孙子也带来,一起来听课。第二次办是七月十八日,刚好也是我们第一期第一天,人数,我们本来是要收不超过两百个,后来报名报到三百个,全镇的第一线老师几乎全部都到了。不是下行政命令来的,是你叫他不要来他不肯。你看,不怕人心唤不回,是我们的真诚够不够,是我们能不能把道理讲明白。

  结果我下完课以后,现在都没有人身自由,有一天我就偷溜出去,看没有人注意我赶快溜,去散步。我就走到一个庭院里面,顺手捡了差不多三、四张垃圾,捡完隔天镇长请我吃饭,还有副镇长、副书记都到了,有一位宋书记他在跟我交谈的时候就说,他说有一个村民跑来告诉他,他说蔡老师在捡垃圾,跟他上课讲的一样。你看,你才捡一个垃圾,已经传到副书记那里去了,不难!只要我们真的肯做,不只人看到了,十法界众生都看到了,都受到感染。所以当我们了解这个真相,做什么事都心安理得,做得非常的欢喜愉快。不只做给所有的众生看,更重要的,做给自己的良心看。而当一个家庭确实把德行做出来,一定可以达到风行草偃的效果。

  周文王很孝顺,接著周武王侍奉他的父亲也是很至孝。刚好周文王有一次生病了,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休息,连帽子、衣带都没有解开,恭恭敬敬守候,亲手侍奉汤药。武王这分孝心,文王十二天以后病就痊愈了,这个孝传下来了。再来,他们兄友弟恭,太王生了三个儿子,在历史上记载的有三位,是泰伯、仲雍还有王季,王季生周文王。当周文王诞生的时候,他的爷爷太王看到他,很欢喜,就说这个孩子以后是有道德之人,有圣王之相。这句话被文王的大伯、二伯听到了,大伯、二伯就是泰伯、仲雍,了解到父亲的心意,但是王位都是传长子,泰伯带著弟弟仲雍两个人走到深山里面去,而且是以要帮父亲采药的名义出走,走了以后没有再回来。一不回来,太王要传王位了,就传给了谁?传给了他的弟弟王季,王季就顺理成章传给周文王。

  这个家庭里面不只让财富,连什么都让了?连天下都让。天下都能让,还有什么东西会去争?泰伯、仲雍这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孝心,成全他父亲的愿望,顺利把王位传给周文王。再来,成全了悌,对兄弟的友爱,兄友弟恭,连天下都让给他的弟弟,这个悌成就了。不只孝悌成就了,还成就了忠,忠於谁?忠於天下的人民,他这么一让,让贤能的文王带领国家。这一让,孔夫子非常的佩服,称赞至德,称赞泰伯、仲雍的德行已经达到极至了,非达到极至做不出这样的行为风范。

  好,王季那一代,泰伯那一代把悌道做到了,而武王、周公他们悌也落实得相当的扎实。刚好有一次周武王病得很重,周公到了太庙之中,对著祖宗、对著自己爷爷、父亲的灵位说到,假如能让我的哥哥延长寿命,我愿意折我的阳寿。诸位朋友,我们要理解,古代的人讲出去的话他时时都放在心上,不愿意违背,更何况是对著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爷爷,以至於自己的祖宗,那都是肺腑之言。当他祈祷完以后,他的哥哥武王病情很快就好转,而这份祈祷的文字留在太庙之中。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武王去世了,他的儿子成王继任,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天下,也治理得很好。后来成王长大了,有很多的谗言、流言蜚语就出来,毁谤周公。周公不等他的侄子成王有什么动作,他就自请回到山东去,鲁国在山东,他就引退了。引退以后,成王有一天走在郊外,大白天听到天上打雷,这属於异象。以前的人明白一个真相,人心善良,风调雨顺,人心不善,就会有很多灾难。当看到天有异象,他们马上懂得自我反省。你看在古代,一有旱灾了,皇帝马上自我反省,然后自己斋戒沐浴,几天以后再到天坛祈雨。都要靠一分诚心,靠一分忏悔的心。而一个领导者有这样的风范,整个天下的人心转变就快,当然就能化解灾难。在史书上记载,康熙皇帝祈雨,走出去的时候天空是万里晴空,当他走上祭坛开始念著祭文,很多乌云就飘过来了,等祭祀完以后天就降下大雨。所以「万类相感,以诚以忠」,用一分忠诚的心,都会有感应。

  成王看到天有异象,他也开始自我反省,就到了太庙,刚好发现了周公当时为了自己的哥哥能长寿所写的祈文,成王打开来一看,看到自己的叔叔不惜牺牲自己的阳寿去成就哥哥,有这么好的叔叔,他却不知尊敬,不知好好孝敬,还因为一些谗言,让叔叔自己引退了。他的内心觉得非常的惭愧,领著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请回来。而且周公死后,周成王规定要以帝王之礼祭祀他的叔叔周公。周朝开国这几个圣君,确实孝悌做得相当扎实。

  这分孝悌在我们现代也有很多人做得很好,我在厦门演讲,有一个老师他上台来分享,第一句话他就说了,我今天来上课,才知道孝是德的根本,「夫孝,德之本也」,接著他又说,他生长的环境,那个村落里面住著几十户吴姓人家,都姓吴,他们那一代出了一百零七个后代,有一百个零六个人大学毕业。很惊讶!其中那个没有大学毕业的,是考上以后因为某种原因办休学,不然他那整个村里面是全部有能力读到大学以上。接著他又说,他终於明白为什么他们的素质这么齐,因为他们的老一辈长辈都会常常告诫他们,出去外面读书、工作,有时间要常回来看父母、看长辈。

  大年初一的时候,一般年轻人大年初一干什么?拿著红包开始出去买东西。他们没有,所有村落里面的孩子第一个动作,陪父母上寺院拜拜,那个风气太好了,孝道做到了。陪父母到寺院拜拜完以后,回到家里第二个动作,到每一户人家去跟长辈拜年,因为都是姓吴姓,很自然都像自己的长辈一样,每一户去拜年,去问好。这做到了什么?悌,尊敬长辈,敬老的态度。跟所有的长辈拜完年以后,第三件事是到他们村里面的小学聚会,每个人就他今年读书的体会、经验,或者是做事业的收获、做事业的体悟,大家互相交换意见。做到了什么?好学,做到了「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你看,孝悌做到了,不只一个家庭旺,整个村落都旺,孝悌为传家之本。

  再来,谨慎为保家之本。所谓守成不易,我们今天为人父母、为人长辈,假如不谨慎,把事情,比方做出犯法的事情,可能整个家族、家风都蒙羞,以至於败丧下来。人生过程有很多的诱惑,要有定功才行。在上海某一个知名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才四十出头,四十几岁,因为到色情场所去,被当场抓到,学校把他的工作辞掉了。他还是上海市整个市发展的谘询委员之一,那当然,因为这件事以后,他的事业受挫了。不只事业受挫了,什么也受挫了?家业都受挫了,你看,假如他的孩子知道了这件事,走路都可能抬不起头来了。对不起家庭,对不起栽培他的人,对不起国家社会对他的栽培。

  我们人要时时想著,不是我们很行,父母的养育、教育,国家社会的栽培、投资,我们才有今天的成就,可要时时能感念这么多恩德。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立名於一生,毁之可能只顷刻之间,对於欲望,财、色、名、食、睡,要懂得克制、节制。其实这个克制、节制不难,难在我们不肯薰习圣教,难在不肯提升精神境界。一个人真正提升精神境界有法喜了,世间这些欲望他真是懒得理它,没什么乐趣。这是要谨慎,要常常记恩,要对得起爱护我们的人。

  很多朋友会问我,他说:「蔡老师,你在这修学的几年当中有没有退转?」诸位朋友,你们想不想问这个问题?想!回答这个问题要非常谨慎,假如我说有,你们马上说:「好险,那我退转很正常」。你看,光听问一个问题就可以看到存心了。你是要问「你是如何勇猛精进的?」还是「你有没有退转?」那心态不一样;一个是勇往直前的学,一个是要找找看能不能有藉口稍微喘息一下。万法由心,有时候你问题要问出去以前,首先先观照自己的心态,很可能你这个问题就放下了。

  他们看我做的可以算是披星戴月,常常还乐呵呵的,他们很纳闷,问我为什么可以持续不懈的在做。我就跟他们讲,我说:「假如你有一天遇到跟我相同的一些情景,你可能就不会停下来」。哪些情景?我就举了一个例子给他听,我在杭州演讲,有一天中午吃饱饭从餐厅走出来,有一位老太太老菩萨,年纪差不多八十岁左右,她一看到我,话还没讲,瞬间双膝就跪下来。我在高中、大学是打羽毛球的,我非常会救球,可以全身扑过去,然后把球救起来,虽然很久没打球了,不过这种反射动作还是有的。我瞬间双膝跪下来把她扶住,刚好接住,旁边的这些老师吓得半死,没看过我瞬间做这种动作,做完以后,还以为我的脚摔伤了。扶住,我就对这个老人家说:「老菩萨,我们站起来说话,不要这样子」。老人家起来以后就跟我说了,她说:「蔡老师,你要答应我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我是从新疆乌鲁木齐来的,乌鲁木齐现在一定无法听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我希望你能够到新疆去讲课」。老人家已经八十岁了,她请我们去讲课,为的是谁?为的是她故乡的人民。她已经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她等著在天目山念佛求生净土就好了,她的孩子都在大学里面任教,她的生活无忧。你看,老人家八十岁了,听到好的东西,为广大人民请命,光是这一念心,就给我们所有的老师上了最精彩的一课。我们如何对得起这位老菩萨的这一跪?如何对得起?要尽心尽力把文化弘传开来,利益更多人。在我的脑海里面时时会想到这一幕,我们要对得起每一个人的真诚、恭敬。

  有时候会回头想起当初在海口我在上课的时候,一开始来了十几个、二十几个人,后来愈来愈多,到最后教室都挤不下。一开始的时候,有很多老人家都七十几岁了,每一节课都来,然后上课很专心。下课以后,我去跟他们接触,他们根本普通话听不大懂,是海南人,他告诉我,他坐在里面很舒服,还听得懂几句,他全力来支持你。人生过程要时时记住每一分祝福你的心,每一个至诚提携你的朋友,纵使是一面之缘,我们也要放在心上,这样才对得起所有人对我们的爱护、支持。当我们不愿支持我们的人、爱护我们的人失望,自自然然我们就会很谨慎去做好每一件我们应该尽的本分。好,这是谨慎为保家之本。

  再来,勤俭为治家之本。勤劳必然能够把生活经营得很好,节俭才不会把财产挥霍掉。这「勤俭」二字,古今太多的提醒都在这里。曾国藩先生说到,一个家败,败在一个「奢」字,奢侈;一个人败,败在一个「逸」字。家败,奢侈;一个人会败,放逸、好吃懒做。其实奢如何对治?靠俭;逸如何对治?勤。只要勤俭,人不败,家也不会败。还有一句是,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字,骄傲。诸位朋友,如何对治骄傲?恭谦有礼。你看我们从小的教育不都是在长孩子的勤俭、谦和吗?从小就把这个根基扎牢,他人生就立於不败了。

  再来,和顺为齐家之本,所谓「家和万事兴」。那如何和?忍一时风平浪静。家里的人常常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磨擦,这时候懂得宽恕、懂得包容,这样的德行就能让家庭良性循环带动起来,让对方的惭愧心提起来。而且我们要善於观察家庭的情况,比方自己的先生对婆婆不够孝敬,你应该怎么做?一个人如何把烦恼去掉?最重要的,要把「我」放下。看看每一个人需要什么,我们尽力去促成,你就会活在施比受更有福当中。在做的当下,你的「我」不见了,烦恼也不见了。当你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你的智慧会愈来愈提升,你的生活当中会充满法喜。当你有智慧了,你这一生积功累德了,当生又可以成佛作祖。那你家庭里所有的人你要把他当什么看?当菩萨看。哪有每天看到一堆菩萨会很难受的?有没有?没有!你的忍辱到哪里修?这些菩萨给你修,感谢你,每天要睡觉以前给他们拜三拜。对!我们要见贤思齐。

  我们在《金刚经》里面,佛陀遇到歌利王,歌利王的意思叫暴君,看他修行很好,不舒服,嫉妒,拿著刀把佛陀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那时候佛陀是忍辱仙人,面对这么样的逆境,佛陀不当逆境,当考验自己的修行,看我忍辱功夫够不够,最后证明忍辱到家了,成就了道业。佛陀起的念头是,我成佛之后第一个度他。所以,你生命当中让你会很不舒服的人,都是菩萨,你要起一个念头,我成佛以后第一个度他。你这种态度,不用等你成佛,他会佩服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现在世间这种人找不到了,你表演出来,马上就会震撼他。

  先生不孝,比较不懂得孝,你要把婆婆的付出告诉他。告诉他,你每次去上班,妈妈都目送你,站在阳台目送你到看不到;你每次在公司加班没回家,妈妈有时候四、五点跑到公司去看看,看你情况怎么样。把婆婆对孩子的付出告诉她的先生,你看,促进家庭的和谐。后来他的先生感受到自己孝道做的不好,写了一封信给他母亲道歉赔礼,在信上又写了一段话,说:「母亲,我就是娶了一个很好的太太,在我身边常常督促提醒我,我实在是很幸运」。当他这句话写下来,请问他妈妈跟他太太的关系好不好?很融洽。我们在家庭当中要时时想著如何让家庭和顺,要去当润滑剂,家和就万事兴了。好,这节课我们就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