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16


   日期:2010/8/10 8: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05/8/4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7-16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提到教育孩子应该把他教成什么样的状况,往哪个方向去教导。我们读到孟夫子的教诲「仁义礼智」,才知人之四端;这仁义礼智犹如人有双手双脚一般,假如没有双手双脚,这人体就不完整,假如没有仁义礼智,人就不是完整的人格,而这人格的建立必然奠基於小时候,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面对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为人长者一定首先要开智慧,要懂得判断是非善恶、利弊得失,不然这样人云亦云,这样随波逐流,到头来我们都将成为被下一代遗弃的第一代。诸位朋友,您希不希望是这样的结局?绝不希望。当然,我们也不要成为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要把孝道承传下去就不会是这个结果。

  早上我们说到仁义礼智应该融入生活的教育之中,把这样的人格态度扎根好。现在的孩子很暴戾,我常说连女孩子都变得很暴戾,有没有?而且差不多六七岁、八九岁,她也可以玩刀弄枪的,一副武功高强,都是受电视影响来得多,都没有女孩子的样子了。其实男女本来就在性格上、在天生的所谓人的素质有些偏向不同。我们从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开始训练他们做事情,像比较耗体力的、跑来跑去的、或者要拖地,很大动作的,男孩比较喜欢做;像叠衣服、像洗碗,这些比较秀气的动作,女孩子比较喜欢做,这叫道法自然。顺著男女本有的特性,在男女共存的社会当中分工合作,配合起来就很和谐,这我们都可以自己细心去观察。

  当男女之间不分工合作,家庭里最重要的两个工作,就是经济以及教育后代这两大主轴,假如父母都出来赚钱,孩子没有教育好,这样的人生结局一定不圆满,会有很多的遗憾。我们要设想,请问我们这么努力的赚钱目的在哪里?人生道路上要时时保持清醒,不要走到半途把当初的目的、目标都忘了,陷在中途名利的追逐、欲望的驱使而不知回头,不可自拔,因为那些东西虚幻不实,所谓从来富贵都是梦。我们努力赚钱的目的在哪?诸位朋友,你们比较有经验要告诉我,我还没组家庭比较没经验。目的在哪?为了下一代,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个答案没有错吧?你下一代都教育不好,这个家有可能幸福美满吗?整个家庭里面首要的工作,「至要莫若教子」。

  中国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叫无后?生了十二个叫有后吗?假如这十二个百分之七、八十都当流氓,这叫有后吗?这叫让祖宗蒙羞,都不敢说那是我们家的孩子,这不叫有后。真正的有后是把孩子教育好,让他利益这个社会,能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以显祖宗,这叫有后。不止把你人生的经验做传承,在古代,还把你的事业、家业做传承,因为人生是数十寒暑,你的智慧就这样埋到土里,那太可惜了!你这一生所经营的事业累积了那么多丰沛的经验,比方你是中医,这么好救人的经验、智慧你都没有传下去,又埋到土里,那也是太可惜。你经营家庭的智慧,能够让家庭和乐,所谓齐家又能治国,你都没能传下去就断了,这样我们这一生有愧於后。

  我们看非常多有智慧的父母,都把他积累下来的这些人生哲学写成书,中国光是家书就有上百种。诸位朋友,你看哪个民族家书有数百种?家书有数百种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原因在中国为人长者、为人父母,他都念念想著如何利益后代子孙,全世界这个念头最强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宗;唯有这么负责任的态度,才能够让文化绵延四、五千年而不断。

  现在我们为人父母有没有想到你的后代?有没有想过你的家风要承传几千年?有想过你的家风要承传几千年的举手?请放下。你们都有中国人的美德,叫谦虚,有想都不敢举手。我们比起老祖宗我们太惭愧了,我们要好好反思。西方的东进,在近代二、三百年都是西方思想、功利思想在主导这个世界、主导每个国家、主导每个家庭,都已经主导了二、三百年,结果都浮现出来了,我们依然还在追逐悬崖勒马的路,在追逐那种根本是死路一条的路,太不清醒了。

  二、三百年来从没有听过杀父害母,到现在一个礼拜全球发生的杀父害母都一二件、二三件,频率一直在增加当中。一个地球几十亿年才成就的环境,居然在几百年当中,二、三百年把它消耗殆尽。科学家提出警告,我们再不爱护这个地球,再过五十年、一百年就不能住了,你说现在的人类高明吗?根本就自私到了极处。二、三百年前的人类想著都是留比较好的环境给下一代,现在人的思惟是只要我能享受就好,我管它那么多。自私是家庭、社会、天下冲突、沦落的大根大本,就崇尚竞争,崇尚斗争。

  现在竞争在哪?斗争在哪?战争在哪?诸位朋友,自私发展就变竞争,您现在看到竞争这一档子戏在哪里看得见?不只在社会当中看得见,现在是家庭里面非常的明显。夫妇有没有在竞争?看谁钱赚得多,家没有人照顾了。还有现象是夫妻比谁比较晚回来,假如比较早回来很丢脸,没有人找我们去应酬。可怜!孩子的成长一天一天忽略掉,当他猛然醒觉过来,我的儿子十多岁了,他现在到底在想什么?他现在到底在做什么?一无所知。

  家庭的经营要冷静对待,不能无后,所以一定要「夫妇有别」,教育孩子这个职责一定要有人去做。而教育孩子不是说叫我们做一辈子,你要抓住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段,从胎教开始抓起,抓到他七、八岁以前,这个孩子的人格慢慢站稳了。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这叫真正的投资报酬率。市面上写的那些书,投资报酬率都是很狭隘金钱的人生经营而已,他看不到人生的整体、家庭的重要。现在那一套成功,大半都把家庭捐出去了,因为人只要一味的追求财富,保证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他没智慧判断,在追求财富过程诱惑又特别多,真正是「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个妇女真正在这段时间好好的陪她的孩子,她会非常的细心,她对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起心动念她都会观照,这样的妇女当她的孩子已经独立了,她一定是一个将才。什么叫女强人?人世间哪件事最难?赚钱不难、读博士不难,这是我姐姐说的。真的,克服自己的习气最难,能去做你做不到、不敢做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强。人生最难的,你能不能栽培一个孟子出来,栽培一个范仲淹出来,这才是你给予这个世间最大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强!世间那种强是弱肉强食,你强过别人,别人服气吗?那种争夺来争夺去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你应该留下的是一个能够带动社会良善风气的后代。孔夫子讲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这样的句子在现代人感受不到,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存心。

  在汉朝时代有一个读书人叫荀巨伯,他的朋友生病,他走很远的路去探望他,刚好他朋友居住的地方,那个郡盗贼来侵袭,所有的居民统统落荒而逃,生怕遭到不测。荀巨伯的朋友因为身体已经病得严重,也走不动,赶快跟荀巨伯讲,说你赶快走,反正我也走不了。在这样的当下我们会怎么做?我看现在朋友生病,又离这么远,我们都不会去看。他这么大老远去探望朋友,又遇到不测,荀巨伯没有离开,盗贼来时他走向前去对著他们说,我的朋友病情严重,你们不要再伤害他,你们假如要伤害,对我就好。这群盗贼看到居然有一个人不要命,而且是为了不舍弃他生病的朋友。

  在古代是不是生下来就是盗贼?古代的盗贼跟现在的盗贼不一样,现在的盗贼是因为欲望止不住出来抢劫,我们看到太多报导,大学生为了要买只手机去跟人家抢钱,欲望止不住。中国历代的人民他没有这种恶劣的行为,为什么会有盗贼?大半都是为官者不廉,国家衰败,民不聊生,饿得受不了,出来当盗贼,太平盛世是没有人在当盗贼的。这群盗贼看到这么有道义之人,他们也是很讲义气,头头就说了,我们这些不义之人,怎么可以来抢这个有道义的地方!所有的盗贼撤走。这份道义挽救了一个地方的劫难,胜残去杀,把人的良心唤醒。

  在元朝时代有一个读书人叫许衡,那时候也是兵荒马乱,是在宋元交接的时代,他经过一个地方口很渴,所有逃难的人一看到路旁的梨子就摘下来赶快吃,许衡坐在树下一动也不动,很冷静。旁边的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吃梨子?他说这个梨子不是我的,这些人民就说了,在这个时代谁还管这水果有没有人的,很可能根本没有主人,许衡说梨无主,梨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没有主人吗?我的心难道不知道不能贪婪吗?他坚持不去采别人的东西。后来他在一个地方居住下来,开始在那里讲学教化,他那个村落,纵使人家的果子掉在地下,果子都烂了,走过的小孩看都不会看一眼,绝对不会把它拿起来吃。你看,一个德风影响整个风气,我们要教出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去随波逐流的孩子。

  在汉朝有所谓「文景之治」,汉文帝也是历史上非常贤能的皇帝,我们《弟子规》当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就是汉文帝的德风、德行,他的孝心真是感动了天下。他不只对父母孝敬,他还把这份孝心、这份仁慈之心推演到人民百姓。在汉文帝小时候,正是吕后干政,吕后不知道杀了多少汉朝的后代,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看大家在那里争权夺利,别争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会痛苦,又会惹来灾祸。薄太后自请到边疆去防匈奴入侵,汉文帝刘恒就跟著母亲到边疆一带去了。等政治斗争告一段落,这些大臣把吕后推翻了,在那里想刘家的后代,汉朝的命脉要传给谁?大臣都是有读书的人,他会传给谁?他会不会再去找一个很会斗争的人?那他们又没有好日子过了。在想哪个后代最有德行?想到汉文帝,就把汉文帝从边疆接回来。

  在接回来当中,还没进到皇宫,汉文帝先做的第一件事,到他父亲刘邦的坟前上香祭拜,你看,他这个动作一做,天下归心,要以德服人。假如他在那里等了好多年,就是要等这个皇位,突然人家把他接回来,他可能快马加鞭要进宫去了,这个快马加鞭一做出来,大臣可能又在底下稍微商量一下,我们再观察观察。德行是骗不了人的。祭拜完刘邦以后,刘恒没有进宫,他说「名不正,言不顺」,我现在还不是正式的皇帝,所以我住在京城外的驿站就好,不敢进去住,处处显得谦让、恭谦。

  在路上遇到这些开国的功臣,他都下车礼拜,因为那些都是他父亲的好兄弟,都是他的叔叔、伯伯,他不敢以皇帝自居,因为那时候他还在考验当中。而且他是打从内心在遵守「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路遇长,急趋揖」,都是把德行落实。后来他正式当了皇帝,他心里想人民从春秋战国到秦朝,还有楚汉相争,战争连连,已经太痛苦了,应该要好好止住战事,与民休养生息,好好让人民有好日子过。当时候是依循秦朝的刑法,非常的残暴,还有肉刑,肉刑就是把鼻子割掉、把耳朵割掉。刚好齐的太仓公犯法了,要被押解到京城来受刑。太仓公有很多的女儿,就是没有一个儿子,他在临走前对著他所有的女儿说,真正遇到事,还是儿子能帮忙,女儿都帮不上。他其中有一个女儿,叫缇萦,大家都听过「缇萦救父」,缇萦哭得很伤心,一路陪著父亲上京城。

  上了京城以后,跪在汉文帝的面前对著他说,我宁愿自己当一辈子的婢女来赎我父亲的罪。当孝子遇到孝子那会很感动的。汉文帝重新思考,因为「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爱敬尽於事亲,而德教加於百姓」,有孝心的人感同身受特别强。教他孝,「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他看到别人的父母,亦然有一份恭敬心。他下令去掉这个肉刑,也宽恕了缇萦父亲的罪。这是有仁慈之心,又有孝心德行。

  后来因为他太年轻就当皇帝,而汉朝都是分封的国土,其中有一个诸侯就起来作乱,叫南越王赵佗。赵佗是因为在吕后干政的时候被吕后欺负得实在是太凄惨,连祖坟都被吕后给掀了。他这股怨气止不了,就起兵造反,很多的大臣就跟刘恒讲赶快派兵去打他。刘恒并没有这么做,他对著大臣讲,人民已经数百年都在战事当中,不要再增加人民的痛苦,不要再颠沛流离,我们先用其他的方法。刘恒第一个动作,把赵佗的祖坟重新修好。诸位朋友,有中国道德教育的人解决方法都是以德化掉。现在功利主义的时代,解决问题都是如何把人家打倒,你把他压下去了他永远都下去吗?冤冤相报。你看企业之间都互相打来打去,打到最后谁得利?连消费者都卷进去受到损失。

  第一个先把祖坟修好,再来,派一个大臣去跟赵佗关心他一下。带了一封刘恒亲笔的书,这个大臣叫陆贾,也是很有智慧的一个读书人。赵佗打开信一看,第一个称谓,刘恒把他称「叔叔」,先看到这个称谓心就舒服多了,然后就开始说吕后过程很对不起您这位长辈,而且您又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又把他的功劳说了一遍,最后说什么?最后说现在汉朝的发展如何,现在有多少军力、多少财富,也把它写了一下。赵佗是明眼人,一看要不要用鸡蛋去碰石头?当然不要,这叫软硬兼施。但是这个硬并不是一种仇视,这个硬当中是带著也是一种让他有台阶下,不要毁了自己的人生。不费一兵一卒,赵佗退兵回去了,自己认错;你看国家安乐,一定有好方法的。

  《孙子兵法》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什么才是最善的兵法?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司马迁对汉文帝的一生非常的肯定,就用了这句来做汉文帝的注解,「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我们这个时代都需要仁德之风,都需要能够胜残去杀,能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需要有人才!江山代有贤人出,只要有一百个家长清醒,有一百个孩子接受圣贤教诲,天下有救了。诸位朋友,这一百个当中一定要有你们的参与,假如你的孩子八岁、十岁教得很好,开始能独立了,请您到我们中心来工作。因为我们以后办学需要的是真正有经验的老师,你把你的孩子教得这么好,你那些经验太可贵了,到时候再请你来指导,你不做出来,那都是纸上谈兵而已。要三思!这二、三百年的思惟偏颇要赶快抓回来,不要在家庭继续上演竞争、斗争、战争,而真正好的教育,只要我们抓住纲领,也不是很辛苦、困难的事。

  我们接著看第二个,「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如何让孩子知道这些行为是恶、是不对的,不应该做,这也是要从小让他判断善恶是非。《弟子规》有没有教这一段?有没有?孝是善,不孝是恶,所以不孝他会丢脸,「德有伤,贻亲羞」,羞恶之心,有羞耻心。你看我们以前很怕听到一句话,「你怎么这么没有家教!」一听到这句话行为马上就收敛。你现在去骂学生骂骂看,「你怎么这么没有家教!」他可能依然如故,因为他根本孝心没扎根。羞恶之心。

  再来,其实整本《弟子规》也在教善恶,也在教是非。很多朋友说:蔡老师,你教他仁义礼智,教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完之后出来这个社会会不会被人家欺负?假如这样的疑惑存在,你这条教导孩子圣贤教诲的路绝对会中途而废,因为你信心不够坚定。心里有担心孩子假如这样学出来会被欺负的举手?你们都很有信心,很好;太多人有这个顾虑。现在商场尔虞我诈,再这么有诚信,他就混不下去了;他会混不在小职位上,他会混到总经理上面去,会混到老板上面去。你做生意找什么人?绝对要找诚信、能信任的人;不要说你做生意的伙伴,你找高级、重要的干部找什么特质?绝对找诚信的特质。今天我们在思惟事情要冷静,不要随顺自己的想法,因为大部分是错的,不要随顺自己的烦恼,那只会制造问题。我们既然要跟著圣贤人学,就应该时时把《弟子规》拿起来对照,把师长的教诲拿起来奉行。

  在这几年的修学过程我有三个态度,第一个态度跟大家报告过,要学圣贤的存心,这样最直截了当,学忠、学孝、学仁、学义、学廉、学耻。第二个重点,我对於师长的教诲没有一句怀疑,也没有一句起一个念头「师长可以做,我不能做」,只要老师怎么教,我一定往这句教诲的方向尽力迈过去,不给自己理由、藉口往后退,这才是真正对圣教、对老师有信心。往往不找藉口,只是依教奉行,慢慢的也能够体会到一分、二分境界;一体会到一分、二分境界,信心就愈来愈充足。一路走来并不觉得这条路很难走,难都难在自己画地自限,不肯依教奉行,这是第二个重要的态度。「宁为成功找方法」,所有师长的教诲要奉行,要放在心上。

  第三个体会是我很习惯看别人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我不往心里去,所以看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榜样。后来听到师长有一个比喻,他说人这个纯净纯善的心为什么净装别人的垃圾?那是最傻的人。当我们时时是存著别人的好,你的人和一定特别的兴旺,每个人走到你身旁来都莫名的觉得很舒服、很有成就感。而你时时都在奉行「称赞如来」,都在奉行「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我们都在奉行看一切人皆是菩萨、看一切人皆是老师。在这个人生的过程只有一个学生,谁是学生?自己,我们要善学!善财童子为什么一生能够圆满成佛?诸位朋友,为什么?你不能只有看戏,你要看出戏背后的智慧、学问,不然就白看了。诸位朋友,谁是善财童子?你不要看了半天,善财童子在《华严经》里面,那个人就叫善财童子。每一本经书在对谁讲?对自己讲,不然读了十本、一百本经书,不干我的事。

  我们再看「孔子传」,诸位朋友,你在看「孔子传」的时候你是谁?你以前在看这些忠孝节义的戏,自己在那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感动得不可遏抑,请问那个时候你是谁?你看赵子龙救阿斗那份正气凛然;我看赵子龙救阿斗的时候,看得真的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好感动。我甚至看叶小钗在救素还真的时候,身上已经被砍好几刀了,他连痛都没感觉,念念想著什么?念念想著如何能把他主人救出来,那股正气把他的刀痛统统忘得一干二净。赵子龙救阿斗,身上没伤吗?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学的是那一股正气!每出戏剧我们在看的时候,我们就是主角,因为那种道德都是我们自己心里面本有的。当我们在推展中国文化的过程有一点挫折,你就要想起叶小钗被砍一刀,如如不动,你要有那种气魄,不要一点小挫折就蹲下来在那里掉眼泪痛哭,「哎唷,好苦,不要走了」。

  我在杨老师家住了七个月,有一个朋友,一个长者很神秘的跑过来把我叫到旁边,因为他们认识我就在这二、三年,跟我相识之后一年我就到海口去推展中国文化。跟当初我在澳洲刚毅木讷没什么话;我真的很刚毅木讷,你们要相信,我话很少的,我在澳洲待了三个月,胖了五公斤,因为都没讲话,讲话伤气。我当小学老师根本不可能胖得起来,每天都讲那么多话。胖了五公斤,没什么讲话。所以事隔一年,变化这么大,他们没有办法连结起来,所以把我拉到旁边,说杨老师是不是有什么秘法传给你?武侠小说看很多,一个药丸吞下去之后就碰碰碰,还是掉到悬崖下,拿到一本《九阴真经》。

  我到老师家七个月,跟老师谈话的时间太少,几乎没什么交谈,她很忙,我也很忙;那段时间我带了一个班挺不容易的。但是我看杨老师一天睡几个小时,三、四个小时,四、五个小时,不停的在工作,不停的为了正法久住在努力,我们看了很感动,直接去学她的存心。上个礼拜天卢叔叔来看我,从早上九点讲话讲到晚上九点,中间没有休息,他说好不容易来一趟,反正看需要怎么样,有人需要我讲我就讲,有什么家庭问题很难解决的,这是真正的师承。

  我到台中莲社看了李师公的纪念带,图中有一幕,四个学生把老师扛上讲座,老人家已经不能走路了,扛上去讲课。他的学生几十万人,能讲课的应该几十个都有,学生劝他,就叫你几位好的弟子上去讲就好,老人家别这么辛苦。李师公说了,众生要我讲一天,我活一天就讲一天。重要的要体会师长的存心。李师公在他的诗集里面写到「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生怕众生在迷惑的黑暗当中找不到出路,「但能光照远」,只要能够照亮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让每个人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我们一脉相承的法脉都已经把「宁愿众生得离苦,不愿己身求安乐」的精神完全的演出来。我们当弟子的要善学,要善体亲心,善体师长的苦心,要从这里去契入。所以没有什么秘法,重在从心下手,重在我们能够拿出心来与佛看,拿出心来给圣贤看。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