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21


   日期:2010/8/11 8: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一集)  2005/8/5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7-21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提到学习也要「慎於始」,任何事情在一开始的状态,对於往后的发展有著相当决定性的影响。俗话又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正确的学习心态、方法,对学习的效果、成就的高低也是我们应该相当注意的。学习首要的态度要立志,「学贵立志」。当我们读书人都能接受四书五经的薰陶,而在四书五经当中都有期许我们要当古今完人,要当「天地人」三才,人应该把天地之德表演出来。因为我们从小缺乏接受这些经典的薰陶,在功利主义之下又往往被物质的诱惑所习染,那就很难有远大的志向。所谓「读书志在圣贤」,这也都是先入为主的态度。假如我们从小跟孩子讲你考了大学以后每个月可以赚多少,当医生、当律师可以赚多少,那孩子他的读书目的只在名利、还有享受的追逐当中。诸位朋友,现在一百个年轻人有几个人的志向是要利国、利民、利家?这个比例愈来愈少。我们不能责怪小孩,因为根源於从小的思想观念引导不对。

  有一个妈妈带著她的女儿到超市买东西,遇到了一位朋友,她的女儿四岁,朋友看到这个小女孩,跟她打完招呼就对小女孩说:你怎么没去念书?小女孩转过头来问她妈妈:妈妈,为什么要念书?你看,你的孩子有没有曾经问过你这个问题?我们当时又是怎么答的?那位阿姨马上对小朋友说,因为读书可以赚大钱。先入为主!现在叫做千钧一发之际,假如她就这样认知了,那人生就在金钱的追逐。她的母亲跟这位阿姨用眼睛示意了一下,叫她不要再讲了,然后蹲下来对著她女儿说道,她说:女儿,读书是为了要学本事,学本事以后才能服务於人群。这个社会是个互助之体,「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而对他人著想的态度,一定是首先利益家庭,再延伸到利益人群。这样的话我们不知道已经背过多少次了,不得受用,太可惜了,这么好的句子。「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承先启后。什么是宇宙继起的生命?是你的下一代、是你的学生、是你身边所有的晚辈,这都是我们应该去关怀爱护的,这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所在,相当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就告诉她的女儿是要学本事,要服务於这个社会。

  接著母亲也很善教,她就跟女儿说,刚刚我们到超市里面去买馒头,这位叔叔为什么可以卖我们馒头?因为他有本事,他会做馒头。我们有了馒头就不会肚子饿。我们也很感谢叔叔用他的本事帮助我们,我们要表达一份感激之情,你能不能把你的娃娃熊送给叔叔?可不可以把你的机器猫送给叔叔?叔叔不大需要。我们表达感激之情,所以拿钱谢谢叔叔,而叔叔可以拿这些钱再去买他需要的东西。社会是一个互助之体,服务的本质把它彰显出来。现在不是这样的价值观,现在的社会都是汲汲於名利追逐,忘记了人的厚道。你看下了这么多天大雨,多少人利用这个水灾的机会赚钱,哄抬物价。种菜是要利益人的生活,不是拿来哄抬物价。因为人的价值观都已经偏颇了,我们会看到太多偏差的行为在我们的社会上演。

  那时我还在高雄的时候,常常到一家商店买东西,它叫「里仁」。你看取这名字多好,「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一个乡里里面人人都有仁厚之心,这个地方太美了,一个人就要选择有仁厚之心的地方居住,你才会增长德行。而这家商店从来不哄抬物价,台风天来了,菜钱该是十五块就是十五块,该是二十块就是二十块,绝对不赚这种灾难钱。这样的人、这样的商店都在把一个最重要的本质演出来,就是德行。

  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包罗万象,真是多元发展,什么都有、什么都上,但是就缺一个东西,什么东西?缺什么?缺「德」,叫什么教育?缺「德」教育。诸位朋友,有再好的才华,只要没有这个德,麻烦!医生无德,殃及病人;老师无德,贻害子孙,断人慧命;律师、法官无德,天下没有公平;警察人员无德,人心惶惶。任何一个行业无德,这社会岂有安宁可言?我们一直在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却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源头—德行,这轻重缓急值得我们三思三思!而这些现象都已经呈现出来了,为什么我们还不醒?为什么?因为不见棺材不掉泪,一定要我们的孩子真正出了大状况,我们才会醒过来说德行最重要!人很可怜,没有理智、没有判断力,一定要把人生搞得很难收拾了他才醒。

  刚好有一次警察学校请我去演讲,在这一年多以来,哪里有请我就去哪里讲;有去过监狱,也去过警官学校,也去过乡间小道。还有一次演讲是在一棵大树下,那棵大树底下可以坐一百个人,还很凉快。是当地的海南人,我讲一句,镇长要翻译一句,讲个笑话要三十秒以后才会笑,这种场面我都看过了。而我看到那棵大树肃然起敬,诸位朋友,这棵大树庇荫著千万个子孙都可以来这里乘凉,我们可以庇荫多少子孙?还是我们现在的思想根本就在残害我们的子孙,可不要人不如树!

  树的学问太大了,可以讲一节课都讲不完,你看看那棵树,你不要看它树荫这么大,一棵大树的盘根错节所涵盖的范围比它的树荫还大,但是你看不到。一个人事业能够长久发展而不坠,是他的地基扎得稳,而人往往看到的是外在的繁茂、兴隆,却看不到他私底下从小的家教,私底下扎的那个德行的根基所在。要让孩子这一生如这棵大树一样茁壮、一样茂盛,第一个步骤是把根扎牢。当然在目前这个失教,失圣贤教诲已经二到三代的时候,骂任何人已经没有意义了。

  诸位朋友,我们圣教断了二三代,你看谁很不顺眼吗?你有在责怪谁吗?很多人会骂「你看,五四运动很多年轻人把文言文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整个人伦关系都摧毁掉了,父亲告儿子,儿子告父亲,父子相残」。诸位朋友,这叫导火线,这不是真相,要看到真相你要冷静下来。摧毁文言文的人不是罪魁祸首,他是导火线,他也是受害者之一。为什么对一个这么好的东西产生这么大的敌对,来自於他不了解,他了解了,他保护都来不及了,干什么摧毁。请问他那个误会、他那个怨气的源头在哪里?重要!人要把它找出来。

  今天林则徐烧鸦片,是因为林则徐烧鸦片英法才跟中国人起冲突吗?那也是导火线;根源在於英法长期对中国人的欺侮,而且都卖鸦片来,根本都要把中国人搞成「东亚病夫」了。林则徐烧鸦片的时候没有环境污染,他不是放一把火烧掉,他运用了物理原理,用石灰、还有很多方法让它自然闷烧,没造成污染,智慧多高!他读古书的。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动力,只要利益人民,什么方法我都要把它想出来。林则徐晚年被调到西北一带,甘肃、新疆一带,林则徐发明的水利工程坎儿井,现在还在用。读古书的人只要利益人民,他可以宵衣旰食,他可以日夜努力不懈,你现在去哪里找这种人?现在的人动力所在都是我能多赚多少钱,那个潜能有限。

  当初英法联军到了中国来,东南沿海先经过不打,为什么不打?因为林则徐戍守东南沿海,他不敢打,绕过去以后从北方进来打,威胁到北京,北京赶快把林则徐撤掉,这么一撤掉,人心涣散,不用忠臣,慢慢就败下来。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导火线,而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真正的根源在一、二百年来读书人说跟做不一样,说一套做一套。其他的人为了名闻利养,人家的气愤不高;读书人口号喊这么高,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为了自己的官位而已!又不为人民谋福利,慢慢那股怨气开始酝酿了,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每个读书人代表著中国圣贤教诲,你一般的人民怎么去了解中国文化?你叫他直接拿《四书》来看吗?这《四书》还得读书人来讲解;当对读书人的行持都已经产生厌恶,他怎么可能去了解中国文化?

  我在海口,因为我有一个习惯,到一个地方先去了解当地有什么圣哲人,海口有一位清官叫海瑞。诸位朋友,听过「海瑞罢官」吧?一生非常的清廉耿直。我走进海瑞墓,看到海瑞写的两行字,海瑞的书法写得非常的好,「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你看,那一股浩然之气顶立在天地不坠。当我看到这一副对联,我自己把它加了一句话,用同样的精神来期许自己,「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正法在人间」,我们要善学古圣先贤的精神,这一生你要留下什么,自己心里时时要有数、要清楚。

  当我看到海瑞一生的报告,一幅一幅的画在说明,给我非常多的启示。当我看到前面几幅画,画著一幅海瑞家大门的情景,海瑞家大门走进去有一副对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诸位朋友,这一句是谁的名言?范仲淹。我在朝廷之上,为了国君、为了天下的安危尽心尽力,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只影响了宋代,也影响了几百年之后明朝的海瑞,范仲淹的生命无限的延长。海瑞一生起起伏伏,因为明朝末年宦官当政,常常被进谗言,然后被贬,后来政治衰败下来又不得不请他出马,就这样几度沉浮,但是读书人不被境转,「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不怨天不尤人。

  在海瑞晚年,又请他到南京担任非常重要的官职,就在他上任以前,当地所有的贪官、当地的恶霸统统溜之大吉,他知道海瑞来了他绝对没有好日子过,绝对不能继续猖獗下去。当海瑞在这个任上去世了,在乱世之中人民的心中多么渴望有忠臣、有清官,有真正爱人民的父母官,当海瑞的灵柩要移回海口,整个南京的人民穿著孝服,万人空巷,如丧考妣,就好像死了亲生的父母一样,替海瑞送终。假如每个读书人都能把圣贤教诲做出来,都能像海瑞一样的行持,请问有人会来把文言文废掉吗?有人会来排斥中国文化吗?真正的因还在读圣贤书人的身上!从这里我们就理解到儒家最重要的一句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看到孩子一些思想的偏颇,根源还在我们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立志要做一个好的炎黄子孙。我们现在只要长期接受经典教诲的孩子,你只要问他一个问题「你读书的目的在哪?」绝对只有一个答案「作圣作贤」。慎於始!诸位朋友,我们除了要做好的炎黄子孙,还要立什么志向?看著风雨这么大,依报随著正报转,水灾的正报是什么?贪心,当一个社会大半的追求都在名在利,这是贪婪的心,不把原因找出来不可能解决问题。当初九二一大地震前夕,八月底我到了南投名间乡,上了三、四天的课,有一天课余的时间我站在一个山坡地上,高度不高,我往下一望,遍地都是槟榔树,看到这个景象我们想到了什么?现在下起雨来,几百条公路土石流,我们急著去抢救,救得完吗?你不从源头解决,只会疲於奔命!

  种那么多槟榔为了赚钱,只要我钱能够拿到我管不了这么多,原始的森林地可以乱砍,这么一砍,水土保持破坏掉了,这么一砍,九二一大地震一来所有的土地都松掉了。当两年前种著槟榔的人在那里算著钞票,能想得到两年之后他们全家会埋在土壤之下吗?当初九二一有几座山都夷平了,觉者畏因,迷者畏果,迷惑的人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九二一的教训给了我们多久的反省?我看撑不了两个月,现在种槟榔的状况应该是有增无减。从槟榔业再延伸到各个行业,不都是往汲汲营营的名利吗?贪心遭水灾。

  坐在车上看著槟榔的行业,看著一个一个摊位我们非常的心痛,这些十多岁的女孩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家庭又给了她什么教育?而这一个一个的摊位又给了社会风气什么影响?父母何在?老师何在?这个社会的公道何在?父母官何在?这社会的沉沦是一天一天在加剧,这么重要的工作谁看到了?大半的人都在追逐名利,谁想到了后代子孙?面对现在的状况,我们应该有一个态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为不管情况如何恶化,我们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人之初,性本善」。是榜样太少了唤不回,只要榜样多了,谁愿意自甘堕落?谁愿意茫茫一生?

  我们站稳脚跟,立定方向,从当下做起好的炎黄子孙。我们现在了解很多高中、国中的文言文慢慢减少了,使不得!这些文言文的背后是代表几千年的智慧,我们不让子孙学智慧要学什么?还继续给他学「小猫叫,小狗跳」、「我的书包里有书也有笔」、「我有三本书,还有两枝笔」,他这个黄金岁月,一目十行的时候,你教他那个他本来就会讲的话。当然我们不能怪谁,要怪我自己不能把中国文化的价值赶快宣扬,因为我已经耽搁了三十年我才开始做。因为了解不深,我们从头做起,好的炎黄子孙,我们先承再传。

  来,你还要立志做什么?昨天有一位朋友问得很好,如何引导孩子立志?你要引导孩子立志,首先你自己要有对的志向。诸位朋友,你现在人生还有立什么志?没有志?敦伦尽分叫立志,我们现在要尽什么本分?要做到好的什么?你们都没有本分要尽了?好父母。我差点就要掉眼泪了,不过在这个世间有两种人最好骗,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只要有一个学生说我有得利益,他讲得口沫横飞也不要紧。好父母。

  再来,好老师。我们昨天也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你有学为人师的风范你就是一个好老师,你随时在影响周遭的人群。再来,还要演什么?好儿女。诸位朋友,边写你要边随文入观,好父母,怎么做好父母;好老师,怎么做好老师;好儿女,怎么做好儿女,你想到好儿女,要想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亲所好,力为具」,要想到这些,要拳拳服膺放在心上,时刻都可以提得起来。

  来,还有没有?好学生。好学生太重要了,一个人要当好老师首先一定要是一个好学生,当不好学生的本分又怎么谈得上教学?你教学的目的不就是要让人知道如何当好学生吗?这叫君子务本,当一个好学生才能当一个好老师。再来,好弟子也算是好学生的范畴之内。好朋友。这个朋友,来,给他掌声鼓励一下。这个朋友可以交,你看他把朋友排在多么重要的位置。

  再来,好妻子;好妻子、好丈夫都会排在后面。还有没有哪个角色?好媳妇一定排在最后面。这个社会欠公平,下面还要再加一个,我们女婿称为半子;不过做人要甘愿,不要做「半」子,要做「全」子,要做得起,要让你的岳父、丈母娘觉得多了这个女婿比多了一个儿子更宝贵。我有一位好同学、好兄弟,跟我已经二十多年交情了,从小学五年级就是同学,他为人非常忠厚老实,后来他娶了太太以后,他的岳父就是这么说的。你看,你能做成这么好的女婿,你在你的岳父、丈母娘的心中、还有在你的太太心中是多么的有价值!

  我们从这个立志的顺序又可以体会到一个重点,最难的东西都排在后面,但是求学问不可以这样,求学问就要从最难处下手,这是你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本来就会的没什么好学的。就像我这一辈子就知道我要来学什么,就是要明白「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我从小学就知道了,不是,这句话是几年前知道的,但是很小的时候就觉得面对感情这条路不可以往后退,这一辈子一定要把它冲过去。诸位朋友,你这一辈子最大的课题是哪一条知不知道?不知道,人不能活得不明不白!

  有一本书叫《前世今生》,这些西方催眠的书它证实了轮回的存在,其中提到有一个人轮回了八十几世,八十几世多久的时间?几千年!只要一个人生态度没学好,八十几世重复来学。诸位朋友,放下执著重要,突破自己重要,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你们有没有在发抖?好。有一个朋友他在看香港那四十片「幸福人生讲座」,看到一半很激动,是一个妇女,她马上站起来对著自己讲「连做人都做不好,还修什么佛?」之后出去买了一些蔬菜、水果赶到了她婆婆家,去探望她的婆婆。你看从最难处下手,不然你每天在那里「众生无边誓愿度」,然后「婆婆除外」。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人生最大的悲就是自欺欺人。

  诸位朋友,这一生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不要再错过了,这一生一定要突破自己最难的地方,把它突破了你这一生就成就了。什么时候突破?愈早愈好。心上了无挂碍,清净、平等、慈悲视一切人,你当下就可以「游步三界,无所罣碍」,然后「开示正道,度未度者」。开示什么正道?我告诉你婆媳相处之道,我告诉你夫妇相处之道,去把人最执著、不能突破的点引导出来。看很多人的脸都非常的沉重。在一念之间。所以这是我们要立定的志向!

  你不要看到这些志向头都昏了。任何一个时刻,不管哪一位亲友来到你的生命当中,你都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对待,等到他离开了以后,你就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叫境来不拒,境去不留,要能内守诚敬,外顺人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有没有真诚、恭敬,一有偏颇赶快调整,不要话都骂完了才来内守诚敬,那都来不及了;当场察觉自己的心有偏颇了,修正。外顺人情,人情不要硬碰硬去撞,对谁都没好处。一个人为什么不能顺人情?因为他心中有贪著,有分别、有执著、有控制、有占有,你这些都放下了你一定可以顺著人情。而在这个顺人情的过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为了对方想,而不是姑息养奸。

  「学贵立志」我们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句大家都非常的肯定,没有人可以免一死,在这短暂的几十年岁月我们要留下些什么?要留取丹心照汗青。「丹」是赤,红的意思,代表著一个人的真心;「汗青」,诸位朋友,什么是汗青?史册,历史。好,「诸位同学,汗青是史册,要背起来,期中考会考两分」,你会尊敬文天祥吗?照汗青,文天祥用他的忠诚照了千古的历史,我们也要用一份真心照历史,照谁的历史?诸位朋友,照谁的?自己。这一届的水准特别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要能不欺己才能不欺人,要对得起自己才能对得起别人,首先要自爱才能爱人,先要对得起自己的人生。诸位朋友,回首来时路,你曾经有一段三年的岁月走过以后,你回头一看,觉得非常的安慰,觉得太有价值了,没有白走的举手?很多,好,请放下。假如我们的人生还没有那三年,好像每一段都有点白走,那要赶快立志,赶快调整方向。

  除了要照自己的历史,还要照谁的历史?还要在谁的历史当中写下你的真心、至爱、至情?你们怎么都不动了,在谁的历史?你们要突破自己,虽然雨声很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丹田发音,在谁的人生写历史?在你的父母、在你的老师的人生,在你儿女、学生、朋友、妻子、丈夫、媳妇、女婿、还有一切有缘人的生命当中写下你的历史,写下你的真诚、写下你的慈悲、写下你的智慧!让你的孩子二十多岁出了社会,跟别的朋友一比较,「这些朋友怎么连做人的根本、连生活的能力都没有,我这一生就是遇到了这么好的父母,才有这么健全的人格、做人处事的能力」,你对得起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一辈子都感恩你,你这一段历史没有白写。在我们父母的人生历史当中写下了一段「我这一辈子最安慰的事,就是生了这个女儿,就是养了这个儿子,让我这一生觉得不枉此行,让我觉得非常的光荣」,这是在我们父母的人生当中让他倍感安慰。

  再来,在我们丈夫、妻子的人生也要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诸位朋友,你写了没有?要让你的先生走到外面去,告诉他的朋友「我这一辈子只做对了一件事,就是娶对了这个老婆,她又相夫教子,告诉我『你对你妈妈不够好,要有孝心一点,你对孩子不够用心,我们要以身作则』。娶对了一个老婆一辈子都旺起来,听说可以旺三代」。让你的妻子走到外面,「我这一生就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丈夫,我的人生才走向幸福、美满」。让我们的学生人生当中留下了一页「我的人生就是遇到了这一位老师,才改变了一生的方向」,让我们的告别式(人生要想远一点)有一千多个学生来缅怀、来感念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节课上到这边,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