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4


   日期:2010/8/15 13: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5/8/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8-14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老师好!

  我们强调「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而这一滴水必然是浇到了自己的本善之心,本善之心得以成长,得以薰习,它就会转化成所有有德行的行持出来。我们刚刚请教诸位朋友,这一个影片里面演了一个小时,其中一定有相当相当可以影响我们一生的教诲、态度、智慧在其中,不可当面错过。常常我晚上讲课,刚好白天发生了些事情,一些工作同仁都在旁,后来我晚上马上就把这些事例用出来,他们在底下表情都很惊讶。对啊,我们时时要用心去学习、去感受、去见贤思齐,你看《弟子规》的每一句你什么时候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时时在学习,在提升自己。当我们的学习是融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你的日子一定会契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境界。

  在这四集的影片当中给我的启示相当相当的多,在第三集当中我们看到夫子担任设计这整个礼仪的主角,他对著父母的灵前,在蜡烛的灯火之下,说了哪一句话?你们有没有记住?「天生我材必有大用」。诸位朋友,你在看孔子传的时候,请问你是谁?你是谁?你会不会在看孔子传的时候,我是我,孔子是孔子,那你那些眼泪绝对掉不下来。

  我每一次在讲闵子骞的故事,「亲憎我,孝方贤」,人是真正只记得别人的恩德,所谓「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人与人之间的这一些礼仪,这一些恭敬的态度,它根源於不忘别人对他的恩德。我们为什么对父母这么恭敬,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我们对身旁这一些叔叔、伯伯、舅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给了我们多少的鼓励,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又给了我们多少的祝福,我们还记得吗?我的妈妈常常说,我们小时候生病了,病得比较严重,我的叔叔都在旁边掉眼泪。诸位朋友,不能让爱我们的人,他的泪白流,我们要记住这些恩德,所谓「受人点滴,涌泉相报」。

  记得在古文里面我们曾经背过一段话,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诸位朋友,你读这三篇文章有没有哭?读到这句话压力很大,不哭都不忠、不孝、不悌,假如是为了考试再怎么读都哭不出来,对啊。我在读「出师表」的时候,读到那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的眼前大放光明。我的高中三年有两次大放光明,就像这一颗被尘埃、黏土尘封已久的摩尼宝珠,突然透了一点光亮出来,不过这个光亮只闪了一二分钟,接著老师说,来,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背起来,考试要考,你可以多两分,结果那个光明就不见了,对啊。教「出师表」是要把诸葛亮的忠义传递给学生,「师者,所以传道」,传做人之道,不是传考试之道。这个光亮后来暗了十年都没亮,诸位朋友,人生有几个十年?

  有朋友问我,蔡老师,你推广中国文化,为什么看你都没有低潮?我还没推广中国文化以前,在教书当中,我的同学也很好奇,他们出来教一二年常常都是眉头深锁,「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看我都没有这种情绪化,他们很好奇问我。我给他们打了个比喻,今天有一亩田地已经荒耕十年,诸位朋友要注意听,因为人有太多的烦恼就来自於没有客观的了解因缘状况,那没有客观了解,自己又很心急,又很强求,又希望赶快改善,欲速怎么样?则不达。闽南话有一句一定要记住,「食紧,你就扛破碗」,「食紧,扛破碗」叫做好心行恶事。不过说实在的,假如把真相讲清楚是很残酷的,不过我们真相就在这里讲就好,出去就别这样讲,为什么?没几个人受得了。说你好心行恶事那是给你台阶下,是好心吗?还不是希望孩子赶快给我变好,我才不会气死,还不是为了自己不气不烦不痛苦,是真正为了孩子好吗?假如你这一颗心是真的,你一定会找出最好的方法来解决,你不会常常在那里懊恼,因为你懊恼的本质还在我执上,还在自私上。

  那一颗急躁的根源哪?在控制的欲望,在占有的欲望,在操纵的欲望。诸位朋友,一个人要控制你,要操纵你,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不管他是要拉你去好的地方还是不好地方,你第一个动作是你给我走开,不然你去试试看。有一个人把你的背后抓一下,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把他弄开来,不管他是要把你牵到哪里你都不会先管,人是很不习惯被人家牵著鼻子走。从这里我们就要深深去思考,要帮一个人是要站在他的角度上去引导他,去影响他,而这个影响要自然一点,不可强求,不可强迫,不然你生烦恼,他也痛苦,当然这其中的拿捏,人情练达皆文章,需要历练,需要摸索,但是诸位朋友,不要怕经验不够,只要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慈悲,你的经验的积累会非常的快速,好。

  你看我把真相讲出来,每一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所以这一段话只在课堂上讲,出去以后可别这么讲。因为一个妈妈担心他儿子担心半天很久了,你一见到她不只没有鼓励她,「你真是个好妈妈,对孩子这么用心」,你这个都没有先肯定她一下,马上告诉她,「你这个是坏心行恶事,你这个是控制,这是占有」,她听五分钟就要回去了,她就想走了。诸位朋友,话好不好讲?真不好讲。

  「人情不可拂,需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个恕字」,要顺著他的情绪去疏导,关键在一个宽恕。我们常常为别人的事情在生气,都会讲一句话,他都那么大了连这个都不懂,有没有宽恕?没宽恕。其实我们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不懂?对啊,他为什么不懂?假如有人教他,他懂了,他干嘛自作自受?谁喜欢自甘堕落?谁又想自讨苦吃?有没有这种人?他是在迷途之中不知清醒。清醒的人,浪子回头金不换,谁拉他他都不愿回来。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不需要宽恕,因为失教都三代了,人不学不知道。「先人不善,不识道德」,上一辈、上上一辈的人不懂,「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人教他。你不要上完课回去,都是我爸爸妈妈害的,很多看心理学书看完就是这个结论,之后对他父母都很仇视,你看我脾气不好就是遗传你,我的情绪比较消极就是被你们影响,把责任都怎么样?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人?你看那个书害死人,我也曾经被害过,所以我很清楚,注意啦。而你看那些心理学的书会看得「哎呀,痛快,跟我想的都一样」,它是随顺你的习性、随顺你的情绪在引导你。一开始看好舒服,但是往往用了以后会产生更多的对立、情绪冲突。而圣哲人不是这样教我们,圣哲人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看到连闵子骞被后母虐待成这样,他的念头里面有没有对人的责备?没有,这叫理智,这叫圣教。闵子骞吃亏了吗?

  你看人现在用情绪、用情识在解决问题都是意气用事,对立起来,他是不对的,我是对的,在那里谁对谁错,问题解决了吗?没有解决,愈搞愈糟。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我们来看看闵子骞吃了什么亏?吃亏就是占便宜,没有后母这样的境界能成就一个贤德之人吗?成就了他的道德学问,成就了他一生「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世范」,顶立於天地之间的榜样,不枉此生。再来,他这么样的一忍还成就了他家庭的什么?和乐。不然他那时候落井下石,还跟爸爸好好告她一状,把所有的旧帐,三年、五年的旧帐统统翻起来,你看他的后母是什么下场?看很多的朋友没什么反应,代表这个故事不大熟,这时候我们要讲一下。在春秋,你们不是看孔子传了吗?孔夫子有叙述了一遍,我每一次看这段眼泪都掉下来。鞭子打下去,芦花飞了出来,他的父亲非常的生气,回到家里一怒之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了。诸位朋友,你看我在讲话的时候你们好像都很专注,为什么?真感情,好文章。一个人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不是为了讲课而讲课,而是这一些教诲深深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影响了我们一生的命运,因为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不得不全心全意来供养大众。

  当父亲这么愤怒之下,闵子骞完全没有想到后母对他的不好,反而是提起为他的后母著想,又为他的兄弟著想,其实也是为他的父亲著想,父亲年纪愈来愈大了,假如没有后母的照顾,生活也是很困难,你看那颗仁慈之心是时时不忘。他马上跪下去跟父亲讲,「父亲,千万别把后母赶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一句千古的名言感动了无数的人民。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一生的行持可以感动千古之人?希不希望你孩子是这样的人生?希望。让他的生命是垂范后世,永垂不朽,而这样的人生必然是从小时候读圣贤书开始,懂得培福,懂得造福,晚年自然享福。

  当然,诸位朋友,你说那我现在都二三十岁了、五六十岁了,那不就来不及了?不会来不及,有开始都不会嫌晚,夫子说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你真正已经闻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这一生没有白来了。而且身命有限,慧命无穷,这个智慧的生命是不会断的,你的这一个智慧、人生的醒悟会延续到下一辈子再好好来运用,来成就。而不管我们现在年龄多大,只要你觉悟了,往后的生命都将可以发光发热。我们在《三字经》里面有提到「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梁灏几岁考上进士?八十二岁,人家还一副非常有志气、有志向要报效民族国家。「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其实人生只有一个人可以击败你,就是自己。只要你自己能自立自强,不管我们几岁闻正法都将「天生我材必有大用」。

  诸位朋友,你看孔子传也好,你在读《无量寿经》也好,你就是孔子,你就是法藏比丘,你就是闵子骞,因为这些圣哲人的行持都是从他的自性流露出来,当我们遇到这个缘,自性与他的自性相应了,自性的德能我们本自具足。这一些眼泪都是真情的流露,只是我们要让这一份感动,这一份体悟,这一份明白,不是只有三十秒,而是什么?永远保持下去,当然这样的境界很好,但也不容易,必须透过长时薰修学习把烦恼伏住,你的法喜、你的正念就念念分明。待会儿我们再讨论一下学习的方法。

  刚刚我们提到宽恕,对於人情的执著只要是善良的我们就不要太苛刻,要顺著她的一种情感、情绪去引导,说你为你的孩子这么著想,当妈妈的实在很用心,先给她的情绪疏通完之后,接著我们再引导,不过一定要讲求好的方法。你现在在这里烦恼对你有没有帮助?没有。对你的儿子有没有帮助?也没有。既然对任何人都没帮助那这样做好不好?那就不理智了。而且你在那里担心不只对你的孩子没有好的帮助,还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你在烦恼的时候你儿子知不知道?感受得到。他会形成一个压力,形成内疚,不过这个儿子会内疚代表善根深厚,假如善根不够深厚会变成什么?会给你顶撞,会给你忤逆。我们这样沟通,慢慢把她从情绪当中引到理智上来。情绪的疏通是症状解,把她当下的情绪稍微舒缓一下,但是智慧没有开,这个情绪是会呼之即来。我们不反对情绪疏导,但是更重要的一定要建立理智、智慧,这是根本解决问题。现在这个世间充斥的大半都是症状解而不是根本解。往往人的心理状态都是日渐恶化占多数,因为理智在经典之中,而经典没人在宣讲,现在刻不容缓是教育。可是「世人共争不急之务」,当然我们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是他没有遇好的缘把他点醒,我们就要去当这个好的缘,定位自己。

  很多心理状态我们可以用一个譬喻把它疏解一下,我的同学都问我:你为什么没有情绪低潮?我说:一片荒耕十年的土地,地已经都裂开了,里面连只蚯蚓都没有。你是农夫,你要来耕作,请问你脑海里第一个步骤、第二个步骤是什么?你会不会第一个步骤把种子丢下去?对啊,你看你现在很理智,是不是?可是遇到孩子的问题不一样了,「老师,你跟我的孩子讲五分钟」,他那个说,老师跟他讲五分钟以后,他的期望是什么?回去马上帮他洗脚,马上帮他拖地,那是不可能的事,对啊。你看人的理智往往在感情很执著的时候就不在了,平常工作你看他管理公司当主管,该怎么干就怎么干都干得很好,不过遇到怨亲债主就不行,因为定功不够,理智、道理还明白不透彻。荒耕十年的地,你绝不可能想明年收割,那叫违反自然,自然是道,要道法自然才行。一定是先把土松开,然后埋一些有机肥料,开始活化它的土壤,这一定是先的工作。请问在活化土壤的时候你能看到什么结果吗?都看不到,连个植物都没长,很多人在这一段前置过程,耐性磨掉了,没效了,都没有用,该讲的都讲完了,没效,打退堂鼓,就很可惜。

  要做一件事,信心最重要,你对古圣先贤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道理,你有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个不用回答,我们讲话都点到为止。为什么?你假如还没有到,硬是要回答我的话,对你也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们人不要强人所难,随缘就好,不过还是得讲,还是得提醒。

  我们对这一个土壤、对这一片田地一定是循序渐进把它改善土质,就好像先改善你们家庭的整个气氛,以备於培植这个种子的发展(的成长),也就是从你夫妻、从整个家庭的境教,环境的教育,环境的薰陶,开始改善好,再加上身教,再加上言教。言教不是碎碎念,言教是抓到机会教育点,点他几句。有一些话先讲在前头,你不要逼他,讲在前头他硬还是要依自己的意思做,那你就顺著他给他跌一跤,跌完之后他会突然感觉「哦,我妈妈讲的是真的,我爸爸讲得很正确」。当他跌完跤回来,受伤了,一进门你要怎么说?「死好了,跟你讲都不听」,你儿子走进两步就出去了,对啊。所以这都是智慧。他跌了以后心里面子放不下,但是心里想我妈妈实在很厉害,这个时候要宽恕、接纳,进来先给他擦擦伤口,然后切几盘水果给他吃,「早点去休息,不要把身体搞坏了」,让他先感到温暖,那个心就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候才好说话,说话不要太急。那儿子刚失恋,一进门来你就劈里啪啦给他讲一堆,有没有效果?人要审时度势。

  那我来教书是已经早就了解,就好像我是那个农夫,已经了解这一片田地都荒耕十年,我还在那边气得半死,怎么明年不给我长稻子出来!那是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们来教书以前早就已经观察到整个社会状况,家庭教育缺乏,孩子的根都站不牢,哪有可能到你的手上来,两个月就变一个人,又不是孙悟空,是不是?既然客观状况了解了,接下来是我们的爱心,是我们的耐心,但求付出,莫求回馈。你常常在那里想要马上有回馈,日子一定是患得患失,当你是患得患失的时候,你能把学生教好吗?不行,为什么?因为你的情绪已经受干扰,你本来有十成的功力,你只能用三成,用五成,假如这个情绪问题没有解决,你会愈来愈恶化。听说现在忧郁症最高比例是小学老师,不知道我的讯息有没有错误,但是有几分真实,因为一个小学老师所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以至於他的身心健康,还有他的家庭状况,都有可能影响他的情绪。不只要面对这些学生,他还有哪些烦恼?他的孩子,他的先生,他的家庭。

  所以人要能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这一些态度对我们的人生都相当关键,要时时提醒,你才稳得下来。心稳不下来,所办的事一定麻烦百出,所谓「处事大忌急躁」,最忌讳的就是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焉能治事?「何暇治事?」你何来把事情处理好?做人做事的功夫可要好好下功夫来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跟我这些同事同学就沟通这一个态度,一个人要常保很平和的心态,你才能够帮助来到你生命当中的每一个人,不然我们常常挂在口上,要普度众生,要帮助别人,那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我们常常在接触大众当中,看到一些朋友虽然身体跟我们坐在一起,其实他的灵魂到哪里去了?他很多的烦恼都写在脸上,不过我们又不好意思当面把他讲破,还是让他自己想说的时候再说,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他的方法比较好,都硬用硬撑,撑到实在是已经四肢无力了才肯问人。学问学问,要学著怎么问。学习的次第,博学、审问,「审」字就代表非常谨慎来问。第一个要找对人问,第二个,问问题不要心烦气躁,要问人问题首先把自己心静下来,理一下,不要心很烦躁然后就去找人问,自己该问什么乱七八糟,人家回答也摸不著头绪。要自己先静下来把题目理好,思绪整理好,再问。然后问要问对人,要问真正明白这个能力、这个道理的人,比方说你就不能来问我怎么煮饭,可以问我怎么煮面,因为我在海口那一个多月都是吃面,为什么?很方便,把一些菜切一切,红萝卜、马铃薯这些统统切了,咚,然后面,咚。不过吃面有一个好处,三餐都吃面可以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错吧。当然我还有一个法宝提供大家做参考,煮起来以后我就把一勺的芝麻酱,哇,好香,肚子开始饿了。后来我们中心的老师讲了一句话,他说一个人脑袋要好,记忆力要好,要多吃芝麻酱,这个推论有一点偏颇。

  脑筋不是靠吃来的,要多用,就不会老年痴呆症,可是要用对地方。你用的时候都是用理智,都是循著智慧走,愈用愈灵活,假如你的脑子是随著烦恼走,愈用愈迟钝,到最后一定得老年痴呆。诸位朋友,你去观察一下,很多得老年痴呆都是年轻的时候,做生意也好,当父母也好,操心过头,之后就记忆力开始衰退,那用得太过,用得不对。我们看李炳南老师九十七岁讲课,《诗经》说什么要不要翻书?要不要?不用,《书经》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九十几岁为什么记忆力没退?要把记忆力衰退的根源找到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记忆力的杀手是什么?是人的烦恼,是人的执著。你烦恼执著愈想,内心愈郁闷,到最后,啊!不要想了,但是也止不住,到最后不只老年痴呆,还要去挂号忧郁症。把根源找到,烦恼轻,智慧长。我记忆力状态从到补习班参加师资班一直到现在,这六七年的时间都没有退,不是我有这种状态,我们在大陆几位老师,他们也都二三十岁了,在大陆我们一起研讨的老师,现在差不多有十位都在各地讲学,他们的年龄只有一个比我年轻,其他年纪都比我长,但是他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学了圣贤教诲常常用理智观照,他自己的记忆力开始成长。诸位朋友有没有信心?「有。」好。所以这个态度很重要,我们时时要以这些真理来提醒自己,不可随顺烦恼习气。

  后来我走上推广中国文化的路,很多朋友也问我,你为什么心都不退?记得我那时候在学校教书已经开始教我的学生读经典,有一次我带著两本《弟子规》从高雄开车到台中,我台中有一位结拜大哥,因为他的女儿一个念二年级,一个念四年纪,都是教育的黄金时候,我就赶紧把这么好的书拿给他。一下车就在素食馆里面吃饭,还没开始吃我已经滔滔不绝的讲,你看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一个讲话的态度,却影响孩子一辈子人格健不健全。诸位朋友,你会不会说,有这么夸张吗?当他对父母讲话都不恭敬,都非常的傲慢,请问他这一辈子对谁会恭敬?没有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是违背正常,不合理。人读了这些经典,你的判断力就愈来愈强,不会被人家人云亦云就把你影响。「不敬其亲」,这是在《孝经》里面的经句,「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他这个礼敬是假的。我们观察现在很多的人回到家里对父母大声小声,出去外面对人都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那些都是他的客户,对他们不好,钱没得赚,这都是真相,要看清楚。

  一个孩子一生恭敬心没有起来,他这一辈子能有成就,无有是处,不可能,我差一点就说,如果真的有成就,我的头给你当椅子坐。我们讲了这么笃定,请问几个人真正明白这个真相?现在的人最严重的一个心态:侥幸。我儿子真的《弟子规》这几句没做,人生就没成就吗?相信不够做出来的力度就不足,不彻底,一不彻底,前面都松了,后面能不乱吗?孟子也好,孔夫子也好,他的父母,尤其他的母亲,对这些圣教绝对不敢丝毫的打折扣,他才能教出这么杰出的孩子出来。

  当我一句一句跟我结拜大哥讲,讲了差不多一二十分钟,我突然悲从中来,就哭起来了,那种情绪是根本控制不了,当然诸位不要误会,我不是很爱哭的人,都是心有所感。差不多哭了几分钟平息下来,擦擦眼泪,我的大哥说,我听大学教授讲课也没能讲成你这个样子,哪有讲经典可以讲成这样的。我对他解释了一下,刚刚我念到一半,突然想到,假如我在求学这十几年的过程有老师把这些道理告诉我,我的人生将少走多少弯路,少走多少冤枉路。这一辈子走冤枉路,假如只花掉、折损掉自己的时间跟精神,我不会那么痛苦,不会,但是因为走这个冤枉路的过程,说错了多少话,做错了多少事,又伤了多少爱护我们人的心。那个伤心,一支箭射过去再把它抽出来,没事了吗?血还在滴。我们一句忤逆父母的话,他这一辈子不知道会重复伤感多少次,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人生有了这样的遗憾,绝对不愿意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孩子继续错下去,就是有这样的使命才推动我不厌其烦的去讲《弟子规》,去弘扬中国文化。

  我在中学的时候,念国二遇到一位理化老师,他是教理化的,不是教文科的,他跟我们讲了一句话,「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不可以没有骨气」,在我的三年国中生涯就记住这一句教诲,其他的都没记起来。我们当老师至诚的把这些教诲讲出来,孩子印象都很深,这一句话成就了我人生重要的态度。诸位朋友,不是孩子不肯学,是我们有没有教。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