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5


   日期:2010/8/17 16: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五集)  2005/8/13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8-25

  诸位朋友大家好!

  老师好!

  一个人假如真的知恩,他时时都会尽力去报恩。当我姐姐出嫁那一天,我体会到父亲的那一份恩慈,我在内心告诉自己,父母的恩这么浩大,报恩都来不及,怎么肯再讲一句让他烦恼、让他伤心的话?那一份感觉非常的强烈,从此以后,我们真的不愿再讲一句不好听的话,时时会想著如何成就父母的人生。而真正要成就父母的人生,最重要的一定要引导父母走向觉悟之道,所谓「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能够真正让父母在这一生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让他能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这是真正尽了孝道,那当然我们要先自己表演得好,父母自然会欢喜来学佛,我们也不要操之过急,「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几年积累下来的信任,父母对你的信任,自自然然能够推动他往觉悟之路上去走,要我们先演得漂亮,自自然然跟他们讲的因缘就会成熟。

  像我的父亲比我晚学佛,我都没有急著跟我父亲去介绍佛法,我就先自己做。刚开始学了一二年,我父亲常常会走进我的书房给我绕两圈,然后就对我讲,喔,你这一段时间念的书比你这一辈子还要多哦。他心里想这个孩子不都是五分钟热度吗,怎么现在变了?当父亲这么讲,你要怎么应对?要不要马上跟他说,爸,你知不知道佛法有多好,来,坐下来我跟你讲一下,三福、六和、三学、六度,还要普贤十愿。要厚积薄发,一个孩子要影响他的父亲不能用嘴巴讲,要扎扎实实做出来,让父亲觉得学佛真好,我的儿子可以从三分钟热度变很有耐心,可以从会给我一言九顶,现在变得「怡吾色,柔吾声」,这种变化的程度愈大,父母对於佛法的感受愈深。

  像这两年在大陆推展中国文化,在我爸爸的人生理解当中只有四个字,叫不可思议,他也不相信哪有推那么快的!因为不相信,他就体会到真是诸佛菩萨加持,龙天善神、古圣先贤庇荫,不然不可能。很自然的,我也从没给我父亲打一个电话说,爸,你要听经,你要念佛,但是现在我父亲都是每天自己会看老和尚讲经,现在他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会把四十片的VCD介绍给别人,这个很不容易,因为我爸爸从小对我一句称赞都没有。父亲对我一句称赞都没有,我们有没有自卑?没有。父母该爱护你、该给你榜样都做出来了,你哪会自卑?只是不要让我们养成喜欢听好话的习惯,那当然确确实实是我们自己也做得不够好。

  因为我把我做的一些过程有跟我父亲讲,当讲到别人的家庭,从父子的冲突,夫妻的冲突,慢慢能够改善,能够提升,我爸爸听了都很感动。记得第一次回来,我当天晚上就跟我父亲报告了好几个小时,在听的过程,他老人家三度落泪,我从我父亲的反应可以体会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利益社会的那一份爱心,而我们真正去做到了,父母会非常的欣慰、欢喜,这叫养父母之志,把他人生的志向能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现,他非常的欣慰。

  记得第一次回来之后,回来过年,回去我打了第一通电话回来,是我父亲接的,我父亲接了以后就对我讲,他说儿子,你在那里做,安心做,家里的事情爸爸负责就好,你不用担心,你看父亲对我们所做的事是全力在护持,在帮忙。而也由於他们走过人生六十多个岁月,也亲眼看了很多家庭里面的一些混乱状况,也了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教育已经断三代了,再不做来不及了。

  而教育当中首重教孝,夫子在《孝经》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要从孝道入手。如何教孝?《弟子规》每一句其实都是生活,我们要懂得去结合,比方「冬则温,夏则凊」,这一句话可不可以从生活结合?冬天帮妈妈暖被子,夏天帮妈妈搧搧凉席,是不是这样?结果他妈妈说不用了,我有暖气,我有冷气,对啊。还有家长说,哎哟,冬天让我儿子去帮我暖被子,他感冒了怎么办?你没听过小孩血气盛不怕冷,他比你壮得多了。要成全他的什么?孝心,从生活当中去开解。

  我们「冬则温,夏则凊」,它是一个典故,这个故事可以包含古今中外,你身旁的例子都可以细心去搜集。像「冬则温,夏则凊」就是东汉时候的黄香,他才九岁的年纪,因为母亲比较早过世,他时时都在关心他的父亲,帮他父亲分忧解劳。这个故事大家听过没有?听过了。那时候的皇帝听到这个例子很高兴,还封了黄香一句话,「江夏黄香,举世无双」。这个皇帝也很聪明,他把这个孝的例子向全天下公布,让全天下的人起而什么?来效法,所以这个皇帝也很英明。黄香是不是只会跟父亲温被,只会跟父亲搧凉席?不是,那你觉得黄香还会替父母做什么?慢慢把他什么?我们先从这个行为延伸到什么?你看「冬则温,夏则凊」是两个动作,可是这两个动作的根源在哪?那一颗孝心,还有那一颗细心,那一颗爱心,那一颗,有没有?继续写,无量边,写不完的。

  我们看「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父母呼,应勿缓」,恭敬,「父母命,行勿懒」,这都是生活,可以从生活开解再去引导,让他了解黄香那一份至诚的孝心,他一定还会帮他爸爸煎药,去打理家里的很多家活,主动去做,拖地,洗衣服,因为他父亲身体比较不好。除了引导出来,这个在引导的过程,我们就可以让孩子用讨论、表演,这些都是让他们来参与、观摩,相观而善,都可以运用。讨论一个孝子在家里可以做哪些事,大家可以列出来。或者每一次上课,诸位小朋友,你们上一个礼拜做了哪一些善行,哪一些孝行?孩子就上台来讲,他就会见贤思齐。诸位朋友,这就是把《弟子规》变成生活,变成班级文化。你是当父亲、母亲的就把《弟子规》变成你的家风,你的家庭气氛。父亲做错事了,跟他的太太说对不起,我错了,「过能改,归於无」。或者太太讲了先生一个不是,给他指导,先生马上鞠一个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你看你的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气氛成长,《弟子规》就是他的存心。愈小教愈好教,当他已经好面子了再来教这一条就怎么样?很不好教了,好。

  在教的过程也时时要抓一个机会教育点,而这个机会教育点用到最好是在他第一次的时候要抓住,第一次你把他导正了,往后就不会再犯,第一次没有抓到,让他养成了一二年、二三年再要来改就比较费劲,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敏感度。为什么要母亲照顾小孩,因为六岁以前、三岁以前母亲都陪在身旁,马上他第一次的错误就给他制止,循规蹈矩就很好教了,就是这一些黄金时段都错失掉了,等发现了问题都已经积重难返,就很累人,不只你累,谁也很累?孩子他自己也很累。

  刚好有一个小朋友去敲他妈妈的门,要进他母亲房间,在敲的过程,他的奶奶来了,奶奶要请他吃东西。这一个小朋友因为在敲门,奶奶过来请他去客厅,他对他的奶奶说你别吵,就一句你别吵,你是妈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严不严重?「严重。」对啊。孩子对长者的恭敬心没有,一个人只要恭敬心没有,他这一辈子铁定不可能有成就,我敢给你铁口直断。「百事之成,必在敬之」,恭敬,「百事其败也,必在慢之」。您冷静看你这几十年的人生岁月,你身旁也好,在报章杂志看得到的也好,都是没有恭敬心,成就以后好大喜功,恃才傲物,后来就倒下来。恭敬才能成就事业,而一件事情的失败必在慢之,傲慢不敬。这些句子顶立在天地间几千年不坠了,我们要好好领受,不可等闲视之。

  他的母亲听到了,把门打开来,「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奶奶讲话!跟奶奶道歉」。这个孩子已经六岁了,道不道歉?你看六岁的孩子面子拉不下来。结果她的婆婆在旁边说「哎呀,天气这么热,道什么歉?别道歉了」,怎么办?诸位媳妇,这考题都会出来,你不要在这里听,啊,真是和谐,真是快乐,回去可要真枪实弹,这时就考验你的功夫到不到家。她的婆婆一直在那里劝,「别道歉了,赶快让孩子去客厅吧,这里太热了」。这一位母亲把身体转向她的婆婆跟她鞠了一个躬,她说「妈妈,孩子没有教好是我的错,我跟你道歉」,当她讲到这里的时候,她的儿子眼泪掉下来了,六岁的孩子还是很单纯、很憨厚,只是面子挂不住。看到孩子掉眼泪了,代表他有惭愧的心,接著媳妇就跟她儿子讲,她说「你看你对奶奶这么没有礼貌,而奶奶还是念念都为你想,都怕你太热」,把奶奶的存心讲出来,当媳妇讲到这里的时候,这婆婆头低了下来就离开了,是吧。当媳妇把她的存心讲出来,她的内心怎么样?安慰。假如婆婆说:哎呀,太热了,别道什么歉。你马上说:我在教孩子,你都不配合。这样就不用教了,玩完了。你看人情练达皆文章,你相不相信她这个「你有没有看到奶奶念念为你想的存心」,这一句话讲下去,婆媳之间的情感怎么样?就拉近了,她会体会到你教孩子的用心,以后你在叫孩子洗碗、拖地她就会配合了。这就是把这个机会教育,尤其是一开始要抓好。

  那这个慎於始的状况相当多,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您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举手,来,这一位朋友,请教你一个问题,站起来没关系。您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好,人生如戏,今天我就当你儿子吧。我们的一个很有名的广告,李立群不是说,说什么?演什么要像什么,好。你儿子这一个礼拜刚开学,刚好打电话回来「爸,爸」,你怎么都不回应?人生随时会有变化球,你不要惊魂未定。「爸,我昨天写语文作业写到十点,好不容易才写完,刚好今天早上忘记拿到学校,爸,你离学校才三分钟,拜托你帮我带过来一下。」「好。」「你真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来,亲一个。」好,来,请坐。来,掌声鼓励一下。诸位朋友,这一个笔记本给他送过去会有什么影响?这一个思考我是从哪里思考的?因为我教六年级的孩子,他的东西没有带,是他奶奶拿过来,这老奶奶都六十几岁、七十岁的人,爬四楼的楼梯,爬上来以后还在那里喘,一看到我就先给我「蔡老师好」,接著走到窗户把她的孙子叫了过来,然后孙子单手把他的簿子接走,连一声谢谢都没有,严不严重?「严重。」你这个笔记本给他拿过去了,对他小小的心灵,他会想只要我出状况了,我有爸爸,我有妈妈,我有奶奶,我有爷爷,我还有外劳,我还有一大堆人可以给我收拾残局,你看他的责任心会不会出来?你看他的警觉性会不会出来?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很多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搞了一大堆烂摊子让父母在那里收拾,他有没有一声谢谢?没有。二十来岁,每天在家里看电视,他的父亲好不容易给他弄个工作,拜托他去上班,你看有没有责任心?拜托完,他头转过来,好吧,看你的面子,我就去做一下,其实说实在话,能撑多久?搞不好半个月以后他回来说,我已经把老板FIRE掉了。脾气他傲慢,孩子的责任心要从小扎根,责任心是懂得为家里付出,责任心是懂得为自己的每一件事情负责任。

  卢叔叔他女儿一年级忘记带本子,打电话回来叫他拿去,他跟他女儿说没带本子是你自己犯的错误,自己的事自己负责,就把电话ㄎㄨㄚ,挂下去,女儿在电话那头会有什么感受?记忆深刻,刻骨,没那么严重,她会很警觉,这一件事她会念念不忘。当我们把女儿的电话挂掉,这个叫能舍非无情。该凶的时候、该有原则的时候一定要提起来,这叫威,没有威教不好孩子,要恩威并济,再讲白一点就是要扮演黑脸跟白脸。

  现在的家庭孩子很难管,因为恩威没有配合好,白脸黑脸没有。谁演白脸好?「妈妈。」对啊,女人比较柔顺。谁演黑脸好?爸爸比较有威严。结果现在男人不演黑脸,每一次看到儿子就希望他对你笑,然后就去逢迎巴结你的儿子,都拿玩具,他一看到玩具就笑得很开心,你也很有成就感,然后又对孩子有一种内疚,哎哟,我那么少时间陪他,每一次就给他礼物吧,慢慢的父子之间就是物质化。你第一次拿个礼物回来,儿子很高兴跑过来,爸爸,谢谢你,把礼物接过去。第二次,啊,爸爸,谢谢你。三次、四次、五次慢慢有变化了,到第二十次的时候,你把礼物拿回来,爸爸,谢谢你,把礼物拿,他是看礼物不是看你。突然有一天你走进门来没带礼物,爸爸,爸爸你还是出去一下吧。物质一打开很难满足,这个要特别谨慎。我们昨天也提过了,你只要肯用心每天陪孩子一二十分钟,你那个天伦,那个父子关系就可以建立起来。

  而父亲表威严,表一个家庭的原则,现在是你不扮黑脸,黑脸就得谁扮?妈妈,那妈妈又很习惯扮白脸,又要叫她扮黑脸,这边生气一下,待会儿还要变得很温柔,哇,那个对人是很大的伤害,所以现在的女人有一种病很严重叫内分泌失调。待会儿要黑脸,待会儿要变白脸,到最后就出状况,女人很辛劳,我们当男人要多体谅,好。假如夫妻两个都扮白脸会有什么情况?孩子爬到头上去。假如两个人都扮黑脸,你的孩子见到你就,爸,我要进房间,跟你就愈来愈不亲,中国的学问中庸之道,这个很重要。

  像我外甥在我们家,我就是扮黑脸,我姐姐扮白脸,这个黑白脸的配合要密切,不然那个机会点就会丧失掉。刚好有一次我那个侄子他在吃饭,跟我们一起吃饭,他就拿筷子拿在前面,我说伟伟,你这样拿筷子细菌都跑到筷子上,这样你吃饭不卫生,要这么拿筷子,我把他的手拿起来说这样拿好,他看看我,然后又把手拿回来。教育孩子要有耐性,来,舅舅再跟你讲一遍,这样拿会很脏,要把筷子往上这样拿才对,他又看看我,来回三次。我们学圣贤学问要「视思明,听思聪」,从他的动作里面我就知道他告诉我,舅舅,你的底限到哪里?竟然跟我挑衅,真的现在教育小孩仙拼仙比功夫你知不知道。这时候我就把他抱起来往我的房间走,这叫孙子兵法,要断其后援。当我把我侄子抱起来,我妈妈说大过年就别打了吧,打不打?「打。」喔,你们都喊得很顺,你舍得吗?这个打很值得,我把他抱起来。为什么我知道要断其后援,因为这是我的经验。

  家里面教育的原则要一致,不管是夫妻还是爷爷奶奶都一定要同样遵守一个规则来教孩子,比方说都依《弟子规》,你不能父亲教《弟子规》,爷爷放纵,那没有办法教,你只要这种情况,孩子一犯错,第一个念头不是我错在哪,第一个念头是我躲到谁的后面就没事了,孩子学到什么?逃避,学到投机取巧,很严重。

  因为小时候我犯错了,第一个喊打的是我爷爷,然后就骂我,你被打活该,然后说我不会帮你,那是我爷爷常说的,就把我奶奶一起带上楼去了,因为他怕我奶奶撑不住,两个老人家就上楼去了,这个时候感觉爷爷怎么如此无情。你没有后援了,你的整个集中在哪?好好接受父亲的教训,你就会想我错在哪里,下次不敢了。而我母亲就坐在一旁一句话都没有说,不只一句话都没有说,头也不看我,都是低低的,为什么要低低的?怕撑不住。假如儿子又用那种哀怨的眼神看著她,她怕她自己撑不了,所以这个都是学问。后来我比较大了,我就跟我母亲讲道,那时候我父亲在教训我,她在旁边都没有插嘴这是相当有智慧,因为懂得教育一致。结果我妈妈就跟我讲,你爸爸那时候在教训你,讲那些话我都在想,年纪这么小听得懂吗?你看我妈妈都怀疑听得懂不懂,但是她没有插手,假如这时候母亲插手了,那父亲的威严就建立不起来了。我就跟我妈妈讲很有效果,你看你们夫妻两个人口才这么不好,结果我的口才,结果我这么会吹牛,那都是因为爸爸在教训我的时候都滔滔不绝,都能左右逢源,我在那个当下学了不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父亲常讲做人可要自爱,不要自甘堕落,不要自我放弃,这是我爸爸频率最高的话,我们时时就想人要自爱、人要自爱。

  那知道不能有后援,所以我就把我侄子带到房间去,在带的这个过程他会愈哭愈大声,然后边哭还把头往后看,看有没有人能够来支援他。把房间锁起来,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可以发脾气,因为你一发脾气,在他的脑海里只有爸爸很凶,谁很凶,都是情绪化。我去问过学生,你被你妈妈打,被你爸爸打了,你有什么感受?他们说好衰,这样好吗?好衰就是下次犯错不要被妈妈看到就好,而不是改过。要引导他们的心态,「父母教,须敬听」,父母骂你们,为什么要骂?你们不知道吗?生一次脾气三天才能恢复正常,损害自己的身体,为什么明明损害自己身体的事,母亲还是坚持要教训你们?因为怕你们是非善恶不分,是为了成就你的健全人格,纵使损害自己的身都在所不惜,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母亲那一份用心在?要对得起母亲的用心,被责罚完不是在那里想好衰,是要想如何后不再造,这样你才对得起母亲的用心,要记得挨骂之后更重要的要换得进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小朋友有很多错误的心态,我们为人父母跟为人老师要适时的去引导。像不只老师可以这样教,爸爸处罚了孩子,谁去收尾?妈妈要收尾,这样就很圆融。假如只有爸爸凶完了,他的情绪都没有平和好,这样不够完整。

  我把侄子抱过来,我没有什么暴跳如雷,就也是很冷静。有一个小朋友他就说了,他说我妈妈打我,我都忘记了,我爸爸打我,我每一次都记得很清楚,下次我爸爸再打我,我要打一一九报警,小孩子说的。为什么妈妈打他,他忘了?为什么爸爸打他每次都记得?原因在哪里?原因在妈妈是因为他做错事打他,爸爸是一不顺眼拉起来就打,那叫情绪化,情绪发泄。孩子虽然小,是非对错他清不清楚?他也很清楚。绝对不是情绪发泄,这一点要特别观照自己的存心。

  我一进去就跟我侄子讲,外甥讲,今天舅舅要告诉你,哭没有用,不要用你的情绪来威胁任何人,你用情绪来威胁只有一种结果,愈来愈严重,跟他讲完,这个叫先礼后兵,讲完以后说,你假如继续再哭,舅舅就要好好教训你,他会不会马上就不哭了?哪有这么好用的,因为他还不知道你是不是讲真的,所以他哭,继续哭得大声,马上拿起衣架子,拿高一点,你要用气势给他压下去,不是打得用力,又不是吃饱没事,打小孩那么用力做什么?举得很高,然后表情非常的严肃,打下去,打了两下以后他就不哭了,因为你的气势把他怎么样?把他那种坏脾气压下去,压下去以后他就会体会到好汉不吃眼前亏。然后你不打他了,你马上缓和一下,告诉他好好对待身旁的人,不要常常乱发脾气,要有规矩,你看你假如刚刚守规矩了,干嘛舅舅要处罚你,要打你。那本来是很严肃的表情动作,后来看他比较收敛了,我也就放松下来。我曾经处罚过这个外甥三次,其中有两次他尿了裤子,为什么会尿裤子?不是我打他,他尿裤子,是我打完他然后我比较放松了,他也就放松下来,结果一放松就尿下去了,刚好又在我的房间里面,所以我终於体会到一个道理叫恶有恶报。尿了两次,从此以后就没有再发生,我也没有再打过他了。

  当我走出房间,黑脸扮完了,白脸要接手,我的姐姐不慌不忙走进来。像我刚刚把我侄子抱起来要进房间的时候,我的姐姐是神态自若继续吃饭,默契要好。她一进去,孩子一看到她就冲上来抱住她,在那里撒娇,在那里哭泣,我姐姐马上把他往前挪,对著他说,刚刚做错什么自己讲,然后他又抱过来,这时候我姐姐又,刚刚做错什么事自己讲,一定要让他的脑海里留在他做错了什么事,而不是舅舅很凶,舅舅打我,这很重要,这个叫收尾。当他自己讲出来了,我姐姐马上跟他讲,去跟舅舅道歉,他还要过来给我道歉。隔天大年初二,我带爸爸妈妈还有我姐姐这两个外甥一起去爬山,我走在前面,突然这个外甥冲向前来把我的手牵住,我的气都还没消他就没事了。请问你打他的时候,他知不知道他错了?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逞强下去?诸位朋友,人不赶快把习性对治掉,这一辈子都是习性的奴隶,连个二三岁的孩子都是如此,你希望他往后的人生都成为财色名食睡的奴隶吗?成为贪瞋痴慢的奴隶吗?我们绝对不愿意这样,所以小时候的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好。这个是慎於始,抓住这个机会教育,然后家里人的教育原则要一致。

  而这个生活的结合,故事的引导,故事我们可以用八德故事,跟《弟子规》很相应,你看「入则孝」就可以用「孝」,「出则悌」就可以用「悌」,故事都有一百多个。像礼义廉耻,礼可以用在哪?礼可以用在「出则悌」,对人;可以用在「谨」,对一切物品;可以用在「余力学文」也都用得上。「房室清,墙壁净」,这都是一种礼貌的态度。「义」可以用在哪里?道义,「信」可以用,「凡是人,皆须爱」这也是道义,也可以用。这是古代的故事,还有古今中外都可以融入运用,尤其他身旁周遭发生的事很好。比方说「亲所好,力为具」,我们给他讲一个例子,有一个高职生,她的父亲得了癌症,她每一天都要去照顾她的父亲,她的老师后来发现她的成绩一直都没有退步,相当惊讶,这一段时间已经这么辛苦了,成绩还这么好,就去问这个女学生。这个女学生对她老师讲,我的父亲不知道还有多少生命可以活,我希望在他活著这一段时间都能因为我成绩好而感到欣慰,感到快乐。我们把这个故事,现代的,告诉孩子,「亲所好,力为具」,这一份孝心。每天都可以搜集古今中外的例子。

  而这个生活的结合,我们可以讨论,比方「事虽小」,可以告诉孩子哪一些事情「勿擅为」,有时候几十个学生想的比我们多太多了,教学相长,就这样去引导,让他去讨论,大半都会提到有关安全的问题,这时候你就可以做安全教育。现在的安全教育太缺乏了,你看寒暑假过后还有很多火灾,很多家庭的灾难,往往都是孩子不警觉、不小心造成,这都要教,这是用讨论。再来可以用表演,比方「过犹待,百步余」,「过犹待,百步余」叫做送宾的礼仪,送客的礼仪,这都在《弟子规》里面。我们就让孩子来表演看看,一个人当主人,一个人当客人,当这个客人踏出主人房子的那一刻,才刚踏出去,我们叫这个主人马上把门,卡,关起来,其他的同学看到这一幕都笑出来了。接著再把门打开,把这个当客人的同学请进教室,然后问他,当主人送你出来马上把门这样关起来,你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学生会讲,恨不得我赶快走,下次不来了。接著就问他,送客人应该怎么送才会让人家觉得很舒服,备受尊重?这个时候又表演又带讨论。因为《弟子规》每一句都是生活的点滴,都可以结合生活的情境来教导,没有一句离开生活,其实离开了生活哪有觉悟可以谈?哪有正法可以教?

  这是七个,建立共同的语言很重要。因为我们在这个时候自己本身也是失教的一代,你要说我来做《弟子规》,马上每一样都是孩子的榜样不大可能,我们抱持著跟孩子一起学的态度,说爸爸以前没你那么幸运,小时候都没得学《弟子规》,现在有机会了,爸爸跟你一起好好学,那你也没有压力。很多老师、家长很有压力,我都做不到还教他,等你都做到了也不用教了,来不及了。跟孩子,跟学生,教学相长,我们一起跟圣贤人学,一起来遵守《弟子规》。

  有一个老师,她带女儿,这女儿才四五岁左右,一起回外婆家吃饭,女儿说妈,我要吃玉米,她的妈妈拿起一只玉米,拔了一半正准备往她的碗放,突然想到一句经文,「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夹菜夹错了会怎么样?小皇帝就出来了,不能一错再错。突然刹车,来,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大家都发了,发到最后一块才放到这个小女孩的碗里面,突然这个小女孩跳起来说道,为什么我是最后一个?因为以前谁是最先的?「她。」她的妈妈不疾不徐的告诉她「或饮食」,这个小女孩说「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她突然想一想,喔,对喔,她就回来坐好了。共通语言在家庭当中变家风,在学校当中变班规,每一个人都服气,这是共通语言。

  再来要懂得亲师合作,父母亲关心孩子在学校学什么,又把家里的状况都跟老师反应,两边配合孩子很好教。有一个孩子要生日了,都在跟他妈妈要东要西的,他的妈妈就把这个情况告诉老师,老师在幼儿园那一天就讲,老师今天早上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公车上给他妈妈要东西说,妈,我要生日了,你给我买什么、买什么、买什么,诸位小朋友,这样的行为对不对?所有的人都说不对,因为你知恩报恩那一堂课已经上过了,都说不对。那应该怎么做才对?小朋友就自己回答了,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要做个好孩子,就讲。都讲完以后,突然有一个小女孩说:老师,他明天生日。老师说:哦,你明天生日,那你明天应该给妈妈什么礼物?跟妈妈演一场好戏。后来这个孩子生日那一天跟他妈妈说,妈妈,我给你一个礼物,就是我要把做人学好;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这个就是亲师合作。

  而人的理智建立并不容易,我们当老师的要时时搜集这些理智的名句,或者好的故事跟它相应的,比方我们在教「勿畏难」,不要害怕困难,在我们的脑子里有几个经句可以用上?对啊,你常常可以「脑中真书藏万卷」,就可以「掌握文武半边天」。比方「勿畏难」,什么句子?都没有喔!「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来,还有没有?「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凡事都有最困难的时候,打得过的才是好汉」,这个都可以用。「松柏后凋於岁寒,鸡鸣不已於风雨」,这个都是,或者「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变利器」,没有这些挑战怎么可以显示我们的刚强、我们的壮志?或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路遥知马力」,这都可以用,这是理。故事呢?故事昨天我们林长也讲了一个,那个柱子旁边那个须须没用去掉。不然我最后就讲一个「勿畏难」的故事,可以讲吗?「可以。」不是,我问,这个时候他们比较大。可以讲喔,好。

  我在以前听过一个故事,有两颗很有灵性的石头被选上要雕成释迦牟尼佛,其中一颗品质比较好一点,雕刻家先刻这一块石头,在刻的时候就跟石头讲,「刻的过程你会难受,你会痛苦,但是你要忍,你能忍得过去,你将成为万人膜拜的释迦牟尼佛,万人景仰的佛」。「好,那我忍一忍。」结果刻了一二个礼拜它常常在那里喊痛,常常在那里发脾气,「不要刻了,我不要了,我不做了」。后来雕刻家没有办法,只好把它放在一旁,拿那第二颗石头来,虽然它的素质没有第一颗好,但是这一颗石头对著雕刻家讲,你安心的来雕,什么样的苦我都能撑得过去。经过了一个月,释迦牟尼佛雕成了,当它被摆上佛桌,引来了很多的善男信女来膜拜,它能忍得过去才能成就它的能力。而因为太多的人来膜拜,走路的过程把尘土都踩得飞起来了,突然工作人员发现旁边还有一块大石头没用,就是第一颗被雕的石头,因为没用闲置在那里,想到假如把它打碎了,可以铺在地上防止这些尘土,不好意思,就把第一块打成碎石铺在了佛寺的前面。本来一颗可以成为万人崇敬的佛像,最后变什么?碎石,变成万人践踏的石头,因为他自暴自弃到最后会连别人都瞧不起他。所以一个人应该自立自强,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行,人生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别人的景仰。这就是「勿畏难」我们也可以搜集一些故事。

  好,诸位朋友,这个没有止境的,都有很多好的教学法,您假如有也欢迎您把经验寄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那末学再帮大家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