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1


   日期:2010/8/20 8: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6/11/4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77-01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经典、真理就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当下。所以在此时此刻,我们就体会到孔夫子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共聚一堂,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人生方向,因为我们在此生有这么好的机缘,能够遇到圣贤、佛菩萨的教诲。遇到了这个机缘,只要我们肯受教、肯学习,那我们整个人生的思想、观念就能够非常正确。这是从根本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有好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性格就能够转变过来,自自然然的我们会有好的人生命运。当我们有好的人生命运,也将带动我们的家庭转变,我们的团体转变,以至於我们的社会、民族都能得以转变。所以人生能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此生足矣。

  「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真正得法喜,真正得不亦悦乎,那绝对不是三年、五年以后才得的到。只要每一句教诲我们听到之后,真正肯依教奉行,那个自在轻松当下即是。像我们在听师长教诲当中,我们都了解到「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是轻松还是沈重?这句把人生的道理点得这么明白,「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这就代表著人生任何东西都带不走的。既然都带不走,还有什么好求的?我们还汲汲营求,忙忙碌碌。所以,任何一件事都带不走,我们就不要去强求,我们知足常乐。

  其实我们再细细冷静想想,所有的烦恼来自於哪里?来自於「求不得」的痛苦。因为有求,假如不如我们的愿望,烦恼就开始出现了。所以人生一无所求,「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身心就开始轻松自在。因为求,不见得求得到,而不求,不见得求不到。我们都了解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解因果的道理,身心也会很轻安。我们如理如法的去努力,我们今天要有财富,因是财布施;我们就不要每天在那里烦恼,我以后能不能赚多少钱。明理以后,心的自在当下就可以获得到,所谓理得心就安了。真的,师长、圣贤人给我们的每句话,对我们一生都有相当的受益、利益。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我们希望我们的智慧更高,能下对人生很多的抉择,因为假如智慧不够,下错了抉择,人生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人生不能重来一次。所以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一定要下对人生的抉择。

  那首先有智慧,你的人生下对了抉择,愈走愈轻松。假如人生下不对的抉择,那会愈走愈沈重,往后人生还要对自己错误的抉择再收拾残局,那当然愈走就愈不轻松。所以我们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都是人生重要的抉择。当我们有这分明白的时候,那什么都可以不急,唯一首先要赶快提升的是我们的智慧。所以我们所有的亲朋好友怎么样,那个都不著急,首先要著急我们有没有真实的智慧,「欲助人者先自助」。真的,人生假如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们的能量统统分散掉了。而因为我们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们的亲朋好友一接触到我们,他的心也被我们影响,忐忑不安。当大家都互相有不好情绪的影响,怎么可能自己跟家人甚至於我们这些亲朋好友会愈来愈好?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要稳住,要有智慧,这比什么都重要。欲助人者先自助,不然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所以很多经句,我们现在慢慢静下心来去感受,真的一句都可以把我们的人生扭转干坤。

  你看《大学》,大家读过《大学》没有?那不是大学、研究所,不是那个大学;是我们《四书》里面一本重要的经典,叫《大学》、《中庸》,这本《大学》。真的人要很冷静,冷静在哪?愈容易得到的东西愈不珍惜;难得得到的才会珍惜。真的,这次我到法国、英国去很感慨。我们在英国讲课的时候,在剑桥大学,一个英国的学生在台上主持,用中国话讲。而他们伦敦、剑桥这些大的学校,统统都有中文的研究所,非常专注的研究中国的这些文化智慧。所以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的冷静下来,冷静在哪?我们刚刚提到,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父母的思想决定了这个家庭的造化;相同的,整个社会、民族的思想就决定了这整个社会、民族的命运。所以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未来幸福美满。

  我常常跟很多朋友交流的时候,就会跟他们说,你们是炎黄子孙吗?大家听课都已经先入定了,怎么都没反应?你们是炎黄子孙吗?「是!」那我们要常常记住我们师父一句教诲,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髓,叫做「重实质而不重形式」。形式是什么?喊得很大声叫形式。什么是实质?我们有没有中国人的胸怀、中国人的智慧,这才是实质。今天假如有中国人的血统,但是从小到大在美国、在法国长大,他们的思想不见得是中国人的思想。而影响他一生的,却是思想问题。

  所以我们这次到法国去,法国的福利好不好?法国的福利非常好。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个表象的好,福利愈好,很有可能他的人民会愈来愈懒惰。反正我有赚跟没赚差不多,那我要不要赚?有努力跟没努力领的薪水不会差太多。所以中国人的勤奋,在世界人的感受里面都相当的佩服。他们的小孩都是国家照顾,看起来好不好?有时候看事情要深入才行。当一个父母他觉得孩子不用他照顾的时候,他会很爱玩。所以法国人很怎么样?很浪漫,听起来好不好听?浪漫到最后,家庭状况堪忧。你一浪漫,好玩的心怎么可能把下一代教得很好?所以其实很多先进的国家,现在他的人才很多是不在他自己的国人里面。都是开放移民,让其他国家、民族的人才来到他自己的国家,反而他自己国家出不了人才。但是这样撑,到底能撑多久?所以真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后代才行。不能这一代好,二、三代就败了,全完了,那不是很深远的智慧。

  今天他们不用照顾孩子,又不用照顾父母的话,没照顾父母就没有感恩心。一个人没有感恩心,又没有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心,那他这一生活在人世间到底在做什么?所以真的我们冷静想想,现在很多我们一般在骂人的话,在现在的社会现况来讲,都已经不是骂人了。你看「行尸走肉」,一个人的心里已经没有感恩心、没有孝心,那跟行尸走肉没有两样!他的人生每一天的目的,是藉由一大堆的欲望把自己的一天塞满;而在夜阑人静当中,却觉得内心非常的空虚,这个在愈发达的国家、愈发达的地区愈明显。所以收入愈高的地区,忧郁症一定最高,自杀率也最高。这都很值得我们冷静思惟,为什么?你看我们以前念书往哪个方向去走?赚钱,追名逐利。追到最后会怎么样?会忧郁症,会离婚,会自杀。

  诸位朋友,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孩子走这条路?但是我们现在在把他往哪一条路推,大家知不知道?往这条路推。我们的老祖宗汤王,他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天底下的过失都跟我有责任,这样的心非常的踏实。假如我们常常想天塌下来,不干我的事,这样的心无比的空虚;反而汤王觉得我每天都在尽心尽力,我无愧於心。假如我们每天是在那里说,都是谁错,都是谁错,其实常常责怪别人,责怪完之后,内心都会在那里打嘀咕。我骂完以后,人家会不会看我不顺眼?人的良知随时都在,你不要看他做坏事,你看他做坏事还是偷偷摸摸,那个叫什么?那个叫惭愧心。人都有善,本善随时都在,可是它为什么起不了作用?因为被欲望占住,他被欲望控制了。但是他很挣扎,他也很想学好,可是他没有好的缘拉他一把。

  我曾经跟诸位朋友分享过,我任教的第一年遇到一个学生,他才小学六年级,已经被三、四个学校赶出来。后来我去的时候,他刚好六年级,犯了一个错误,学校给他一些惩罚。惩罚完之后,很落寞的坐在那里。刚好我经过,看到他的背影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你看,人跟人是很容易感受得到的!我们现在细细来想想,我们有没有感受到孩子的心?我们有没有感受到先生的心?我们有没有感受到我们父母的心?假如感受不到,到底障碍在哪里?障碍在我们的控制欲望。「你赶快给我念书,什么都别说了」,孩子的内心你感受不到。「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先生一个月赚八万,你才赚三万,你赶快去念个硕士」,统统都是那种控制的欲,先生的心离我们愈来愈远。当我们都是名、都是利,父母时时关怀我们、担忧我们的那种心境,我们也感受不到。当我们把欲拿掉的时候,这颗心非常的敏锐,可以感知一切人的心境,就能融成一体,是和乐融融。

  当我看到这个学生很落寞的在那里,其实当我们看到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是一种不舍,人不学不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建立理智,首先要对一个宇宙的真相深刻的体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对这个信念非常坚定,真的跟任何人都没有对立,只有疼惜,只有想著我如何成就他。其实这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佛菩萨也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当我们这句「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打从心里相信,我们信佛、信圣贤人,那是一句空话。一真一切真,这一句不相信,其他句的相信也有待商榷。当我们不相信,对人有怀疑,心就不清净,「心净则佛土净」;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跟人没有对立,只有成全,「心平则天下平」。心安,没关系,我们只要有耐性,一而再,再而三,我要为他演说,只怕自己演得不够好,不怕他不回头。这个心境起来,烦恼不见了,烦恼从哪来?看别人过失来的。这种心境,「我赶快提升,他就能够受感动」,真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我们接触师长的教诲要很警惕,佛家也讲「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个话听完之后要高度警觉。师长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些话跟我们有没有关系?声音很小,我「听思聪」。因为圣贤人告诉我们要「视思明」,看要看得清楚,听也要听得明白。「有」很小声。我们可以冷静想想,我们第一年听师父讲经,听到手舞足蹈,遇到这么好的法,我人生了无遗憾。有时候一激动,还在那里顶礼三拜,有没有?有时候睡觉的时候想,都会睡到笑得醒过来,这第一年。然后只要有亲朋好友说:听说你跟净空老法师学习,你那里有没有一本《认识佛教》?马上赶快拿给他,甚至於十本、二十本一起送,有时候送太多会把他压死。然后交代他一句话:你只要有什么需要,纵使半夜三更我都帮你送来。你看,初发心成佛有余!

  现在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我们坐在电视机前面,可能正襟危坐;十分钟以后,开始梦周公都有可能。所以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讲,「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一个人修学三年,没有达到善人的境界,以后可不好修了。因为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成就,而修学前三年,那是建立最重要的修学态度。这三年,这个态度假如没有扎得很深,比方「学一句,做一句」,比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观照的态度没有形成,不进则退!我们很可能就开始「长浮华,成何人」。所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话都不是讲别人,是讲我们自己。

  到底我们是进还是退,对学习特别重要,学贵自知。当我们不自知的时候,我们就被自己给出卖了。人生被别人骗了不可悲,最可悲是什么?被自己给出卖了都不知道。所以时时要善观己心。我对人的真诚心,我对人的爱心,一定要愈来愈提升,这叫修学,这才叫进步。所以时时要勘验自己的功夫,不然我们会糊里糊涂把人生的岁月虚掷掉。当我们在虚掷岁月的时候,其实也是不信佛。因为佛告诉我们人生无常。这对人生无常的警觉性,是刚开始修学的时候强,还是现在?可能现在还会想,我这几年学佛,应该不会有意外,有可能对无常的警觉性愈来愈低都说不定。

  我们是当生要成就的人,这是我们立的志,学贵立志。要当生成就的人,修的是净业,净业是什么?毫不要求、不攀求,只有无尽的付出,这叫净业。假如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还想著另外一半要回报,同参道友要回报,公司一定要回报我什么,那已经受到了名闻利养的污染。其实愈深入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我们的惭愧心真的会提起来。你看古代的人,心中只有父母、只有兄弟,连死都不怕。连死都不怕,更何况还跟父母、兄弟、还跟朋友谈条件,那不可能!

  你看对於朋友,在汉朝有一个读书人叫荀巨伯,去看他的朋友。刚好这个地区受到盗贼的侵袭,岌岌可危。而他的朋友病重,他的朋友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告诉他,你赶快走,我已经连动都不能动了。但是荀巨伯,你看他们人生时时提起的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这一生绝对不愿意昧著良心。这个心境我们现在做不到。所以他当下就挺身而出,那个盗贼一进他的朋友家里,他马上告诉他,我的朋友行动不方便,你们要抢、要杀,找我就好了,他已经病得那么重。你看这是一个人的赤诚。

  我们相不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长常常在讲经的时候提到一句话,「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相不相信真理?我们相不相信自己?我们相不相信别人都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为什么古代的读书人,他们能感化这些盗贼,能感化甚至於是毒蛇猛兽?因为所有的毒蛇猛兽统统还是性本善,只要它遇到真有德行的人,它就会交感,就会感动!

  我们看这个盗贼听完他一席话之后,盗贼头头就对著他所有的跟随他的这些众人讲,「你看,我们以前是听说有这些仁人志士,今天居然遇到了,我们这些无义之人…」,你看他自己讲他是无义之人。他在犯错当中,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是错的。「我们这无义之人,绝对不能来侵害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一个人的真诚,转动了整个地区的劫难,把它转掉了。

  诸位朋友,我们修学圣教,首先要建立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圣贤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一定也能做到。这是重要的人生态度。因为我们要了解,整个人生只有一个敌人,其他的统统都是贵人、是老师。哪一个是敌人?自己的习气。真如本性是敌人,那不对!是自己的习气。这个要看清楚,不然敌我不分就麻烦了。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真正明白了、省悟了。一个人都不了解自己,如何栽培、成就自己?

  我记得在七、八年前,我还在师范院校念书,常常我的同学他会寄一些心理测验来给我。寄过来之后,我看了二、三十个题目,测完之后,他就给你一个评分。评完分之后就告诉你,你的个性像老虎,你是老虎型的个性,很多人听到「老虎型」还高兴了半天;还有说你是孔雀型的,还有说你是无尾熊型的。反正就是我们都像畜生,大家还在那里乐得半死。所以人已经不自知到连自己像畜生都高兴,你说颠不颠倒?就没有人做个心理测验,说你有尧帝的仁慈,你有周公的深谋远虑,你有唐太宗的恢宏大度!奇怪,就不学圣贤!所以这个时代要扭转干坤,读书志在圣贤。

  我们有一次在演讲的时候,对著几千个师范院校的学生,上千,就跟他们说,你们想想要把人教成什么?是教成狼,还是教成羊?结果这个问题问下去,很奇怪,真的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都没有打好pass,结果右边的就说:狼!左边的就说:羊!都喊得很大声。你看人都死在自己的习气,不服输。真正能让人佩服,不是你大声。「穷天下之辩者」,你可以让所有的人都信服,都打从心里的接受,绝对不是在你的辩才,「不在辩」,而在你的讷,刚毅木讷。那代表著我们都是奉行圣贤时时仁爱存心,时时照顾他人、关怀他人。他人不对的时候,我们一句都没讲,他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尽心去服务他。到最后他惭愧心起来,那才是真正能穷天下之辩,能让天下人都信服,都欢喜接受我们的一些劝告。

  你看这上千个老师,上千个师范院校的学生,以后要教什么?要教上千个学生。一千再乘以一千是多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思想一错误,真的整个社会道德的败坏,速度真的我们连想像都想像不到。所以在这二、三十年,我们整个社会堕落的速度,大家心里都可以感受得到。因为正确的智慧、圣贤的教诲,慢慢的被忽略了。老祖宗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什么?「三才者,天地人」,什么叫人格?能把天地的德行演出来,这叫不糟蹋这一辈子当人。

  《大学》开头告诉我们,这是真正明白了自己,也真正了解到,我这一生的价值应该怎么样去发挥。所以老祖宗话很少,一句就讲透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这是真正了解了自己。明德就是我们的本善,明代表智慧,我们本来就有无量的智慧。当我们起一个念头不相信自己,那就是被自己给打退了。所以真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自己,别人是不可能障碍得了我们。我们起一个念头,自己不行,这叫不信佛,不信佛说的。德是我们的能力,我们的福分,这都是本有的,莫向外求。而现在明德为什么不起作用?还必须透过「明」才能「明德」,「明」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就是明白障碍在哪里;障碍一去除,明德就现前,因为它本来就在。就好像成语里常说的,「拨云」就能「见日」,而这些云把我们本有的光芒给遮住了。

  什么是乌云?佛陀在《华严经》讲得非常清楚,「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当我们这句话听懂了,那真的很痛快,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都不是别人给的。所以一下子没有任何敌人,对立都不见了,那日子很好过。时时知道在哪里用功,哪里是学处?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每天能破除我们妄想分别执著,这一天没有空过,觉得非常的踏实。真的已经明白,原来就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智慧、福分障住了。这个时候众生、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善友,因为他们的出现就告诉我们、提醒我们,我们的分别执著之处,不然我们糊里糊涂找不到。

  我曾经在海口讲课,也讲了差不多四、五个月。有一个朋友他非常认真,他每次都来,每次听完课就到台前来,他就对我说,他说蔡老师,你讲得真好!当他说我讲得真好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叫「八风吹不动」,要警惕一下。因为杨老师,当初我在海口,真的人算不如天算,一切境界都是佛菩萨最好的安排,这叫真理。我到了大陆,我的父亲就给我交代,他说你要躲在杨老师的后面,先学三年。大家都看得出来,我还算听话。你们怎么都没有反应?诸位老师,「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学的这个道要随时放在心上。孔夫子的道就是仁爱心,要时时为对方著想。所以你们都没反应,就伤害我幼小的心灵。你看孔夫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我想要有这颗仁爱的心,「斯仁至矣」,当下就来。所以真的,成佛只在一念之间。当我们觉悟了,念这句佛号,觉悟了,处处替人著想,当下即佛。只是这个佛,是做一秒钟,还是做一天,还是做生生世世,那个就要靠我们自己努力不懈的戒定慧的功夫。

  所以父亲的交代,我铭记在心。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去了一个礼拜,我们刚好到山东曲阜去,看到文化破坏很严重。杨老师当下就决定建一个网站,让我们所有世界各地有志於学习中国文化,承传弘扬中国文化的这些志士仁人,大家能一起共学,透过这个平台。所以杨老师马上就说,你自己回海口去。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时时有没有把圣贤的教诲放在心上,境界遇到的时候就知道。所以待会下去的时候,假如末学过去找您说,明天派你去海口。你下一句话是什么?好!你们怎么又没反应了?真的,很多人很想见佛很想见佛,有一天佛菩萨真的给他见了,他就吓得半死。「我要承传文化,我要承传文化。」好!明天你就去。「再说吧!」当然,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佛菩萨有高度智慧,我们的心真假,他们心里有数。假如心不够真,把工作派给我们,然后我们走到一半,开始坐在地上,「我不玩了,我不玩了」,那麻烦了,那要收拾残局怎么办?佛菩萨不干这种事。

  当我们没有任务,也是警惕我们,「德未修,感未至」。所以「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时时想著提升我的能力,等待这个时代的责任、天命的降临。所以他没有烦恼,他只怕他自己德行、能力不够。他不会在那里很难受说,怎么都不用我?怎么都不提拔我?他不会打这个烦恼。所以当时候杨老师说,你自个儿回去!我们突然想起曾子的一段话,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这个重不是沈重的重,这个重是很深远,影响的范围很大,这是重视这件事情对后代子孙的影响。「仁以为己任」,我们有没有感知到现在的人内心的痛苦。

  曾经有一个六岁的孩子,他读《三字经》,读到「人之初,性本善」,读了以后,眼泪就在那里掉。所有的大人都很吃惊,怎么念第一句就掉眼泪?接著了解到,这个孩子从出生就不知道他爸爸是谁,因为未婚生子。然后外婆怕他的母亲嫁不出去,根本没有对外讲说有这个孩子的存在。后来这个外婆就把这个小孩送给了她的外甥。她的外甥过了没几个月离婚了,把这个小孩踢回来。外婆又找了一段时间,又找到了自己同社区的一对夫妻,这对夫妻接了这个孩子半年以后又离婚。你看一个孩子,那种幼小的生命,他的心本来是很清澈的。大人那种不负责任当中,就像一个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所以当我们不理智,当我们没有智慧,我们人生的过程不知道伤害了多少人的心。你看一个孩子才六岁,他的内心就有多少的矛盾,多少的挣扎!而这样的孩子愈来愈多。

  「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真的,我们人生只要心量拓宽,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障碍的问题,我们的潜能也会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明明德会彰显出来。当我们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心境,兄弟姐妹岂有不友爱的道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假如兄弟三年、五年连一句话都不讲,在那里憋那口气,我们的父母不知道多少的夜晚辗转反侧,一想到这件事就是他心上的痛。我们还不知,还感受不到,还告诉自己,你看我每个月还给我母亲一万块钱,我很孝顺。这都是我们愚痴。

  「以祖宗之心为心」,我们现在想想,我们都是炎帝、黄帝、尧舜禹汤的子民、后代。他们现在在天之灵,看到我们这些子孙在做什么?互相冲突,互相伤害,甚至连同一个家庭里面兄弟姐妹都互相伤害。他们每天在垂泪,我们感受到没有?感受到了,「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好!我们第一节课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