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曾文杰:心心之火12


   日期:2018/12/29 18: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心之火

  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表妄心,妄心可说灵感,未必究竟正确,真心凡夫难现,所以依法不依人,文中观点大家自己用智慧判断,不当之处大家可以留言,感恩!)

  这是一些平时佛学群自己发的一些言论,多数是分享一文后发表的一点体会感想,收集一下看看也许大家能有自己的心得,上面日期,分享文章名(要看可以网上查),下面言论,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2018.12.29

  各位师兄同修,接下日子要集中精力重办生产许可证,多数文件记录现场等工作都需自己亲力亲为,所以没有精力为大家筛选文章,评论写体会。可能接下两月都不能经常更新了,望大家见谅!我所写评论,其实都是借一个话题,以佛法观点谈谈自己的见解,故脱离原文,亦不唐突。集合成文,都已发布在学佛网上,需要重温的在学佛网主页输入我名字搜索,就能重新打开我以往的大部分文章。希望这么久以来,大家都能有些许收获,至少不致误导大家,更添烦恼。也希望大家于佛法上有什么心得,可以动笔写下来分享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动动笔虽费时费脑,但能让你的心静下来,加深体会。网上佛法文章无数,拿来看看就过,如同说食不饱,并不容易转化成自己的体悟而受益,须经过思索消化,才会转变成自己的养分。同时感恩师父提供的这些微信群平台,好听说做点法布施供养大家,实则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的平时用功,让自己长时间坚持下来,紧张工作中于佛法能不间断不松懈,对自己才是最大的帮助。感恩一切,大家共同进步,阿弥陀佛

  2018.12.29 虚云老和尚:世法外无佛法,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差别;佛法是体,世法是用

  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是被苦乐境界转了。

  此段话告诉我们,烦恼因何而起,分别执着心而起。心若分别,即成见尘,若起执着,便成烦恼。物不碍人,人心自碍。娑婆忍土,恶多善少,本师释尊,照样能于此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分别执着严重,处处被境转,而成烦恼无边的生死凡夫。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求。烦恼如何断,若不起分别,自无烦恼,但这不是我们凡夫所能达的境界。六尘入于六识,我们本能就分别这是男人女人,这是各种物件,这是酸甜苦辣味道。外境称为六尘,眼所见各事物为色尘,耳听各种音声为声尘,鼻闻各种味道为香尘,舌尝各种酸甜苦辣为味尘,身感触各种软硬热冷为触尘,心想分别各种事情为法尘,这些对我们清净心来说如同灰尘,染污心性,成妄想颠倒。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万法本空,灰尘本空。楞严经佛亦告诉我们六尘六识六根共十八界本如来藏性。本质上说哪有个烦恼可以断,哪有个菩提可以求,若有断求,实为心外求法,是为颠倒。理须顿悟,事需渐修,虽然我们本具如来智慧德性,但目前因无始劫的迷惑颠倒,却不能称如来,而是凡夫,必须破迷开悟,恢复本来面目,这就需要修行。所以还得老实依神秀师说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凡夫没法不起分别,就必然有尘埃,何为勤拂拭,就是在执着上下功夫。执着就如同吸尘器,把染污往心性上吸附。执着于各种美食之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想尝个遍,杀生造业无量,却乐此不疲。有的人无肉不欢,没肉就生烦恼。听说哪里有什么特色美味,驱车千百里也要去尝尝。而对于吃素的,一碗粗茶淡饭就已知足,没有吃肉的欲求,没肉咋会让自己心生烦恼。其它执着财,色,名,利等等的亦复如是。执着越多,烦恼越多。假如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于世间的财,物,亲情,恩怨等等许许多多的执着牵挂,能不能彻底放下,了无牵挂自在往生?就是放不下,万般将不去,无常一来,你还得走,却什么也带不走。你说一辈子的执着转头空,反变成了烦恼,让你死不瞑目。这就是世间有为法的必然结果,以为有所得,一份执着得一份尘,多一份执着就多往自性覆上一层尘。出世间法,声闻菩萨各阶位高下就在于无为法而有区别。我们不是圣者,不可能一下就能放下执着,但必须往无为法方向去努力,少欲知足,则少烦少恼。

  2018.12.27 六字名号震破地狱!

  文中玄通律师犯戒到阎罗殿,一生所学法门,什么也想不起,倒是无意听到的偈文“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还记得,念完,阎罗王都向他敬礼,免他地狱罪,返阳寿命延长。而印度一婆罗门堕地狱,因生前听到铜器声就念佛的习惯,鬼卒打到油锅当的一声使他习惯念出“南无阿弥陀佛”,附近的鬼魂一听都离开地狱,自己也回阳,说了一偈曰“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称弥陀名,猛火为清凉。”对于不信佛的大众,看到基本就会认为这就是佛教的虚构,神话,怎么可能有这等便宜事。对信佛的许多人来说,也是半怀疑的,认为这就是不假,也是太夸张了吧,对于佛经中的各种神异描述,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认为是夸大了的文笔记录。因为对我们当下的所见所闻没觉得有什么可能,我们平时一天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佛号念了,也不见有什么特别的感应嘛!这其实有几个原因,第一,信得不深,太浅太浅,信为道元功德母,无信不入。别以为我们信佛学佛了,对佛经就真信了,内心还是无穷无尽的怀疑。我们念佛没有什么反应,同样念佛,为什么智者大师念人家就念一句佛,口就出化佛。同样大悲咒,楞严咒,我们念没什么效果,宣化上人念其中一句两句就能神通妙用?我们疑心太重了。第二心不清净,太散乱了,如水起波浪,无法像镜子成像映万物。佛光普照,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地球天天有阳光普照,为什么阴雨天看不到太阳,是我们自身有障碍的原因。佛不妄语,我们这都不明白,还谈什么信受奉行。我们念佛不能至心,一心,故无明显感应,鬼道地狱道众生其苦无量,听见佛号时没有什么妄想,一心在佛号,况且不是我们障碍大的肉身是化生身意生身,佛号的力量就呈现了。许多人在灾难现前时念佛念观世音圣号,为什么常有不可思议神异发生,因人在灾难时脑袋一片空白,妄念伏住,一心就在这一句名号中了,故能强烈感应。

  既然我们平时念没什么感应,是不是不必浪费时间念佛念经呢,到死再念就好了。那你又大错特错了。一方面,我们平时念佛看似没什么效果,实则香光庄严,也是在慢慢转换你的身口意业,如同早上到晚上,一天两天,看不出我们有什么明显成长变化,但十年八年一对比,就是很明显的成长变化。念佛修行亦如此,十年再回头对比,你就知道自己变化很大了。另一方面,让我们养成念佛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这个习惯关键时刻就能救度你。你看看各种电影电视,人遇恐怖之事,只会惊叫,惊慌,却不会想到念佛心定下来,为什么,没这个习惯嘛。有这个习惯,就算你业障深,老年痴呆,意外事故了,命终时尚未解脱,在中阴境界也会因习惯念佛而有解脱的可能,临命终时,中阴现前,离开肉身,佛号的不思议威神之力就大放光明了。地藏菩萨在地藏经中曰“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何况我们念的是万德洪名的“南无阿弥陀佛”,深信,切愿,抱定佛号成习惯,则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要再怀疑了,自障圣道。

  2018.12.26 印祖文钞 摘录 有关 禅 净 密 成佛之佛 的情况

  印祖法语,读来格外亲切。印祖是难得的大善知识,如一老人家怀着无尽的慈悲,谆谆叮嘱末法众生该如何离苦,不显异,不谈玄说妙,上根人看亦知真实语,法味无尽,下根人看,亦能体会,不像什么学术论文深奥难懂。此文虽长,但很值得大家花两天时间细细阅读,信受奉行,必得真实受用。

  2018.12.25 若不忏悔,结果会如何

  昨天说了,生病对修行人来说,是很好的逆增上缘。古有悟达国师,憨山大师,蕅益大师……今有梦参老和尚,慧律法师……许多公认的大善知识都示现各种重疾。无始劫的轮回,我们种下的恶因都有无量无边,而于此娑婆世界,遇缘成熟是非常大的几率,很少祖师示现一生神通妙用,无病无恼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示佛身,亦有九难,他方菩萨来此问讯,亦常曰“法体安康否?众生易度,少烦少恼否?”世尊慈悲,不显异类,让众生不会把僧众看成神仙异士,难于亲近。我们学佛修行,莫把世间福报成熟的大小作为判断业障深浅的依据,不论我们如何贫穷,疾苦,病痛,都不等同业障深重,无法开悟,无资格学佛。多少祖师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凡夫,当下少病少恼,已属很幸运的众生,对自己要有信心,勇于承当,精进修行,迈往解脱之路。

  2018.12.24 把生病当成一场灵与肉的修行

  佛常告诉弟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之所以经常跟大家说空,说心性这些不好懂,又似不切实际的东西,因为空性的智慧于学佛非常重要!否则就往往执着于相。相是无常生灭的,没有不生不灭的相,只有不生不灭的性。佛示现于此,亦如众生形象,出生成长衰老入灭,随众生心,若神通住世,长久不灭,反倒让众生执异,而忘记解脱的本质。弥勒佛时,众生寿命八万岁,故弥勒佛亦示现长寿。极乐众生寿命可无量,故阿弥陀佛亦示现无量寿,但这无量并非究竟的无量。无量是华严经一百多个计数单位阿僧祗后的第二个单位,当然阿弥陀佛寿命亦非此计数的真实劫数,这只是个比喻,实际更长,一般声闻菩萨所不能测度。若究竟的无量就变成常了,而相是无常的。娑婆世界的成住坏空为一大劫,连世界海都在阿僧祗劫变异,故法界相都是无常,何况诸佛示现。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有观世音继位成佛,再后有大势至继位成佛。相虽无常,众生身是假我,但我们必须借假修真。相没有绝对的好坏,因心分别而成好坏。心向菩提方向,顺也是增上缘,逆也是增上缘,病就是很好的增上缘,帮助我们认识生命无常,发出离心,更好降服我慢,更易激发慈悲心……心若向迷惑颠倒方向,则顺也是造恶业,逆也是造恶业,顺更增加狂妄,逆更增加嗔恨等等。悟是菩提,迷是烦恼,烦恼菩提皆是真如自性的起用,烦恼本空,菩提亦空,非是有个烦恼要断要消灭,非是有个菩提可求,性相一如,真相是转烦恼成菩提,转识成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